资源简介 自然灾害教案制作人:秦晴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4、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掌握相关的避灾方法。◎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3、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1、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汶川地震的视频,直观了解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说“地震让人们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其实在我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灾害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入第四节自然灾害的学习。”二、新课讲授(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自然灾害概念:是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气象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火山喷发(二)我国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1.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让学生先观察各种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2.展示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同气象灾害讲解同样的步骤。让同学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形式,分布特点,成因。三、知识小结1.让同学们讨论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受灾严重2.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各种气象地质灾害分布,成因,特点进行归纳整理成表格。四、防灾减灾1.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在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建设防灾工程、做好灾前准备工作、及时救援与救助)2.教师让学生回忆汶川地震的视频,地震发生后,我国是如何解决灾害后的问题,让同学们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五、实际应用1..教师从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入手提问学生,假如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逃生?如果无法逃生时,我们该怎么办?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分享(可以展开课后演练)◎小结与作业1.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2。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的作业并预习下一课内容。◎板书设计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灾情(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人员......)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特点特点:1、种类多2、分布广3、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4、受灾严重三、防灾减灾的环节1、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2、建设防灾工程3、做好灾前准备工作4、及时救援与救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