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单提纲 —2022高中统编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单提纲 —2022高中统编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2、春秋战国吋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3、秦朝在圜(yuán)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4、北宋后期,每年铸造铜钱耗铜达1万吨以上。 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用以制造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5、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6、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7、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8、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不过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9、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0、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黄金逐渐集中于英、法、德、美等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黄金流通量大减,动摇了金本位的基础。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此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
英镑虽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近半数的世界贸易还由英镑结算,但法国和美国等国构建了以法郎和美元等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阵,一片混战,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第二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并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美国是这两大机构的最大出资方,享有最大的发言权。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但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4、1971年,在美元出现危机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5、21世纪以后,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日益上升。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秦汉时期:
1、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赋钱很重,农民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
3、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
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
(二)隋唐时期: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变成“租庸调”制,针对21 — 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称为“庸”。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三)宋元时期:
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可谓役上加役、役外加役。
2、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3、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四)明清时期: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随着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一条鞭法上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1、海关的诞生:
(1)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这意味着关税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海关机构的诞生。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
(2)废止国内关税,单一征收国境关税的历史只有数百年,是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