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课标分析:(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渗透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尤其是四大循环及地理过程。(2)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角度,解释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二、教材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选择性必修 1 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地理必修第一册的拓展与延伸,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是在学习了前几章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讲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从整体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宏观角度探讨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这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学习第二节差异性的基础。三、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安徽省马鞍ft市高二学生,对安徽省本土自然环境较为熟悉,之前已经学习“大气、水、地貌”以及生物学的相关内容,为理解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奠定基础。同时,在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时已经初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但之前的学习内容相对宏观抽象,对具体的区域地理案例分析较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欠佳,加之本节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性较强。因此,需要使用案例及相关熟悉的资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整合。四、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综合思维:掌握和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区域综合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整体功能。区域认知: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解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理实践力:通过处理材料信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重难点:整体性的形成及各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六、课前准备: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图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等八、课时安排:1 课时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同学们,咱们的家乡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呢?如果游客来安徽旅游,你会怎么介绍 当你置身最美皖南,可以感受秀丽黄ft, 品味茶叶清香;当你盘桓皖江沿岸,可以寄情诗意之城,畅游滨湖大道;当你造访传奇皖北, 可以品尝砀ft酥梨,感悟风情淮河。安徽各地不同的水热造就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共同构成美丽的安徽。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开启美丽安徽行, 探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介绍安徽各地旅游景点 通过乡土地理 教学法,展示安徽的自然风光 等,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学生多角度分 析问题的能力。讲授新课 我们游览路线将从秀美黄ft到绿色江岸, 从浩淼巢湖到风情淮河。 学生认真 展示黄ft风景照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第一站:五岳归来不看ft,黄ft归来不看岳 【思考】黄ft四绝分别对应哪些自然地理要 素? 看图并思考 了解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审美素养。【归纳】通过黄ft四绝以及前面几章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过渡 黄ft处处皆风景,而人们对黄ft四绝之一的黄ft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图中所示的迎客松。黄ft松从一颗小小的松子成长为参天大树,是通过哪些循环实现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呢?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集思广益】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学案黄ft松的案例资料,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完成学案上的探究问题: 探究1:有哪些自然环境要素参与到黄ft松的生长过程中? 探究 2:黄ft松在生长过程中,与各自然环境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探究 3:在黄ft松生长过程中,水在各自然环境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 【师生归纳】 探究 1:黄ft松树在生长过程中主要涉及大气、水、岩石以及岩石风化形成的瘠薄的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因此,黄ft松的形成和黄ft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探究 2:首先,大气为松树生长提供二氧化碳和 以黄ft迎客松为例,让学生明白在迎客松生长过程中,各自然地理要素相各小组认 互作用、相互渗真讨论并 透、相互联系,完成探究 通过各循环进问题 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统一整体。这不仅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还有利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集思广益 水,松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影响大气成分。 第二,水文因素为松树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等, 松树作为生物因素参与水循环 第三,岩石的风化产物为松树生长提供矿物质, 案例中黄ft矿物以钾长石为主,另有少量磷灰岩,为松树生长提供所需的钾、磷元素。且松树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加速花岗岩的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最后,土壤为松树生长提供养分,而松树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因此,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不仅可以改变大气成分,可以改变陆地水循环过程, 还可以影响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通过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各要素联系为整体。探究 3:①松树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② 松树的枝叶截留部分大气降水③通过大气降水, 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加深学生的理解补给松树周边土壤以及松树的水分④松树又通过蒸腾作用将部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 这说明在黄ft松生长过程中,通过水循环各环节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转换。【总结】通过第一站黄ft奇松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在松树的生长过程中,所有的自然地理要素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这也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过渡 自然环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 各要素共同作用下,便拥有了整体功能。 总结第一部分内容,激发学生 继续探寻整体接下来我们就前往地处长江岸边的薛家洼继续探寻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功能的兴趣合作探究 集思广益 第二站:共抓长江大保护,水清岸绿绘新图 2020 年 8 月 19 日,习总书记考察马鞍ft薛 家洼生态园,实地察看了薛家洼生态环境修复情况。现如今,地处长江岸边的薛家洼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曾经的薛家洼,满目疮痍,环境恶劣。 如今的薛家洼白鹭飞飞,草木莺莺,实现了水清岸绿的美丽蝶变! 根据学案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1:薛家洼生态恢复前后各要素发生哪些变化? 探究2:分析现在的薛家洼湿地生态系统如何体现整体功能? 展示习总书记学生认真 考察薛家洼的观看图片 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研读材料,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各小组结 的能力合材料认真讨论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师生归纳】 探究 1:生态恢复后,薛家洼的大气、水文、生物、土壤、地貌发生了诸多变化,大气质量改善,局部气候变湿润;水域增加,水质变好;植被覆盖 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污染减少,肥力提高;局部地貌发生变化。过渡 随着自然环境各要素逐渐改善,薛家洼也由昔日的脏乱差变为了如今湿地生态园,那现在的薛家洼湿地生态系统又是如何体现整体功 能的呢?探究 2:(1)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这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光热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营养盐,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及地貌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也有差异。 【对比分析】薛家洼在综合整治前自然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生产功能较差,但是整治之后的薛家洼大气、水分、土壤等自然要素都得到改善,不但使薛家洼的整体景观发生改变,而且同一块土地的生产功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资料认真讨论分 通过家乡薛家析 洼的图文资料案例,使学生们认识到薛家洼湿地生态系统所带来的整体功能,帮助学生从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两方面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进而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生产功能的理解马鞍ft作为传统钢城,工业生产活动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随着薛家洼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通过与大气之间的碳交换, 吸收二氧化碳,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内及土壤中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而对维持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2)稳定功能就是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薛家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 具有调节小气候,调节径流,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 因此,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的差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通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真实情况,加深学生对生产功能的理解理解稳定功能的相关内涵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稳定功能其实薛家洼的变化,就是长江大保护的缩影,无论是薛家洼,亦或是长江沿岸,只有践行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发展理念, 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游览了秀美险峻的黄ft和水清岸绿的薛家洼,理解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整体功能。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与要自然环境相互协 调,牢固树立绿水青ft就是金ft银ft的理念, 让青ft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本节课主要知识 通过进一步总 结升华,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活 动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关系,深度理解整体功 能,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拓展延申 发散思维 【思考】为了使薛家洼湿地生态园持续发挥整体功能,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师生归纳】 第一,推动滨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污染产业 第二,继续实施岸线复绿增绿、湿地涵养保护等工程,推进沿江生态修复 第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薛家洼生态园,发展生态旅游。 第四,......... 学生积极思考,建言献策, 各抒己见 使学生体验成功,提升地理实践力。引出下节 激发兴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美丽安徽行就到此结 束,下节课我们将开启第三站:浩淼巢湖,第四站:风情淮河,继续我们的自然环境探索之旅。 期待下节课的“旅行” 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完成学案相关练习,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黄ft松树为什么形态各异,跟当地自然环境又怎样的关系?课后巩固 学以致用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完成相关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并为下一节所学内容做铺垫2.黄ft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3.试分析薛家洼自然环境变化对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整体影响?十、板书设计十一、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通过整合教材“案例”与“活动”内容,设计易于理解分析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合作探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丽安徽行”游览的形式,自南向北设计了四站旅游景点,本节课主要游览了前面两站:秀美险峻的黄ft和水清岸绿的薛家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黄ft松的案例资料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展示薛家洼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从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两方面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进而深入理解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总的来说,整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由于本节课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需要合理引导学生方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解释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掌握和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区域综合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整体功能。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开启研学之旅】美丽安徽行——探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一站:五岳归来不看ft,黄ft归来不看岳【合作探究 集思广益】☆温馨提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学案黄ft松的案例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上问题:案例:黄ft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黄山花岗岩节理发育,岩石坚硬,土壤贫瘠。黄山矿物以钾长石为主,另有少量磷灰岩,为松树生长提供所需的钾、磷元素。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使根系穿缝而植,而由于松树的根系扎根于岩石生长,也加速了花岗岩的风化。探究 1:有哪些自然环境要素参与到黄ft松的生长过程中?探究 2:黄ft松在生长过程中,与各自然环境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探究 3:在黄ft松生长过程中,水在各自然环境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第二站:共抓长江大保护,水清岸绿绘新图【合作探究 集思广益】☆温馨提示: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花山区上岸渔民韩金翠谈薛家洼来源:马鞍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1-01-25在韩金翠的印象里,以前经常有人提着她捕来的鱼要退货,说鱼有一股焦油味,根本没法吃。韩金翠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薛家洼的空气里飘浮着或黑或黄的粉尘,而从沿岸工tf流出的各色污水被直接排入江中。材料二:马鞍山薛家洼:曾经脏乱差 如今美如画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1-8-19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废堆场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亲水栈道、茵茵草和观景平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长江生物多样性正越来越丰富。江天一色、芦苇摇荡、水鸟翩翩、游人如 织……冬日的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别是一番景致。材料三:粉尘不见,秀丽巨变!马鞍山一位老人回忆薛家洼当年…来源:马鞍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9-10-31“我 1981 年的时候从十七冶附属企业公司调到十七冶水泥tf工作,在这里工作过三年,当时由于水泥制作工艺不先进,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没法收集再利用, 很多就随风飘散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一块常年脏乱差,附近地里的玉米都长不高,叶片上有粉尘, 没法光合作用。”徐嘉琳老人还能回忆起当年在十七冶水泥tf工作时的峥嵘岁月。探究 1:薛家洼生态恢复前后各要素发生哪些变化?探究 2:分析现在的薛家洼湿地生态系统如何体现整体功能?【拓展延伸 发散思维】思考:为了使薛家洼湿地生态园持续发挥整体功能,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研学收获 总结提升】☆温馨提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感悟?【课后巩固 学以致用】一、单项选择题我国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地表水源匮乏,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该描述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单一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关于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风化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C.生物的综合作用,可以抑制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D. 植物可以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全部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关于自然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的生产量 C.稳定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稳定功能是静态平衡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二、综合题黄ft松树为什么形态各异,跟当地自然环境又怎样的关系?黄ft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试分析薛家洼自然环境变化对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整体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