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1)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特点。(2)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3)选用典型事件,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礼乐文明的确立”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教材先讲分封制度,再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与前面宗法等级制衔接,层次清晰。为便于学生理解制度这类抽象的概念,课文运用不少具体实例,图片,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学生分析学生对我国号称“礼仪之邦”的由来有较大的兴趣。因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虽然现今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影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用一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这一热门话题,以期学生能够感悟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感悟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周灭商的基本史实。2.理解和感受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作用。3.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从关于周朝的实物、图片或文献等资料中提取信息,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基本内涵。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与探索中体会西周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2.组织引导学生探究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加强历史课堂和社会生活的联系。3.加深对中国“礼仪之邦”的渊源的理解、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基本内涵。(二)教学难点:评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作用或影响。【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讨论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击缶而歌”,展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欢迎八方来客的场景。师: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顺势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去追溯西周的礼乐文明。展开:周的建立比比谁最棒(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周灭商的基本史实)商朝最后一个王是_______;商朝在______战争中被________所灭;周朝建立时间_______;定都________ [承转]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使学生了解周朝建立的过程,深入探究周朝得以一统天下,巩固统治的政治原因,从而引出礼乐文明的学习。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1)角色扮演:展示西周疆域图:假如你是周天子,面对这样庞大的疆土,一个人实在管理不过来怎么办?生:纷纷献计献策。分成一小块一小快管理……师:周王最后究竟是在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揭晓谜底。幻灯片出示分封地图,讲解:周王实行分封制管理国家;其原因是:周王为了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大力推行分封制,即将某地区的土地和臣民授予他的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等,建立诸侯国。(2)阅读课文P70页第二段,观察图4—1及说明文字 ,思考:①分什么?(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②分给谁?(亲属功臣等)③受封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 ④分封制的实行,在当时有什么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3)解答课文中相关问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歌唱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的什么社会情况?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承转] 提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引出宗法制。2.宗法制合作探究:悠闲的日子过了一些年后,周王看起来忧心忡忡的,怎么回事呢?原来周王一天天年纪大了,头发白了,胡子也白了。可是膝下子女那么多,都想争王位,那这王位该传给谁呢?当然了这个烦恼,诸侯们也有,他们的诸侯爵位谁来继承呢?这个问题,老师就交给大家来解决。阅读教材70-71页,结合图4-2西周等级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探究。1、继承权力的依据是什么?(血缘)2、宗法制的继承办法是怎样的?(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本质是什么? (以血缘为纽带)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承转] 提问: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西周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度又以什么形式来体现呢?3.礼乐制度(1)礼乐制度的表现正是对不同等级的人在衣、食、住、行、言行举止和乐舞等方面的严格规定,周朝实现了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见ppt分别展示)(2)案例解析《论语》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孔子知道了,气愤难忍,大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原来,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①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②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有什么害处?③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影响?(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礼乐制度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课堂小结】我国西周王朝的统治阶级就是以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为工具,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分封制是周天子统治天下的根本制度,用它构造了金字塔式的奴隶制等级制度;宗法制则是分封制的基础,即分封的办法。二者确立了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而礼乐制度则进一步扩大化,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对周朝的整个统治阶级即王公贵族们来一个区分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以便更好地维护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有效地维系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正常运转。这样,一个统一、强大稳定的周王朝便出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构造周朝的礼乐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