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1课时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影响。2.据图判定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并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其对地表形态 变化的影响。3.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逐点探究(一) 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必备基础]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2)主要表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3)对地貌的影响①有些内力作用表现得很剧烈,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②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非常缓慢,短时期内不易察觉,长期作用也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化。2.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概念 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运动 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运动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上升或下降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断裂带 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运动形态相互关系 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3.地质构造(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2)常见类型:褶皱和断层。①褶皱——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名称 形态 地形未受侵蚀 久经侵蚀形成地形倒置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形成谷地(如图2中字母处所示)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层紧实,形成山岭(如图2中字母处所示)②断层概念 构造运动产生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地貌 断块山、沟谷、陡崖等地貌[微点拨] “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3)研究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①找石油、天然气: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构造。②找地下水:向斜盆地易于汇集地下水。③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关键能力]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背斜 向斜判断方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学科素养]“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从华山北峰往南看,只见山峰耸立,与天上的白云相接,不知是天盖住了山,还是山耸入了天。由北峰下来后,一路南上,1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了一条长几百米,宽不足一米的山脊,这便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的“苍龙岭” (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 这里两边都是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岸,行走其间让人心惊肉跳。[思考探究]1.华山著名险道之一的“苍龙岭” 两边都是千丈绝壁,它是如何形成的?提示:该处是由断层构造一侧岩块上升而形成的。2.说出我国的华山北部紧邻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其主要成因。提示:华山北部紧邻的主要地形区是渭河平原,是因断层活动导致地壳下陷形成的渭河谷地,后因河流冲积而成。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判断华山是属于哪类山地?提示:属于断层活动中由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块状山。[训练评价]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结合下图,完成1~2题。1.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②③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C.③ D.④2.在图中①②③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C 2.A 第1题,庐山属于块状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第2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是背斜构造。(2020·北京等级考)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的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解析:3.C 4.A 第3题,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和生活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一般分布于沉积岩中。图中①④为花岗岩、②为安山岩,皆为岩浆岩;③为砂岩,属沉积岩,最可能发掘出化石,故选C。第4题,图中山峰岩层向下弯曲,为褶皱构造中的向斜,并且断层切断了该褶皱(向斜)的一些岩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对,C错;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5.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__,c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____。(2)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____,在地形上是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三处中,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_______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能找到泉水的是________。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___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4)若在a、b处建采石场,应选择在_______处为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b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c处岩层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第(2)题,a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a处高出周边地区,为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第(3)题,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断层处岩层破碎,地下水易出露,形成泉水。图中b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a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c处岩层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背斜的天然拱形利于开凿隧道;断层处岩层破碎,地质条件不稳,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第(4)题,背斜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因此背斜处利于建采石场。图中b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答案:(1)背斜 断层(2)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b a c b c(4)b 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容易破碎逐点探究(二) 板块运动及其地貌[关键能力]1.六大板块的分布与边界类型(1)六大板块的分布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图。(2)主要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大西洋中脊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学科素养]近年来,研学游悄然成风,而各种地质考察线路、各种地貌奇观则吸引学生探因索源。暑假期间,江苏某学校学生研学旅行团到东非开展了以“东非大裂谷形成及地貌景观”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出发前学生搜集到东非大裂谷的资料如下: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 000 km。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 000 m不等。[思考探究]1.分析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提示: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水平张裂运动形成的。2.研学中发现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这些火山是由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岩浆活动。3.结合此次研学评价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示: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训练评价]珠穆朗玛峰,是反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运动状态的“敏感指示器”。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和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著名的大陆地震活动带。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解析:1.B 2.B 第1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而形成,为内力作用。第2题,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3.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C.亚欧板块、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4.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A.裂谷 B.海岭C.海沟 D.海岸山脉解析:3.A 4.B 第3题,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边界,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体系构建][学以致用]1.2020年5月18日21时47分,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北纬27.18度,东经103.1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后在19日04时35分巧家县再次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地震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疏散安置群众,当地学校也有序疏散在校的学生至安全地带。因前往震中的道路有滚石,距离震中还有3 km处,救援人员携带救援工具徒步前往震中进行紧急救援。下图示意地震对道路的破坏。请思考:此次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的地震与哪两个板块的活动密切相关?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云南境内的横断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图中显示的该地区的公路选线有何特点?提示:此次地震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密切相关。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横断山脉是典型的褶皱山脉。图中的公路位于山区,多选择在河谷地带,沿等高线延伸,多呈“之”字形。2.郭亮挂壁公路洞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洞开始开发旅游项目,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挂壁公路是万仙山上的一条独特风景线,是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公路,可见其险峻的程度因为在公路上可以体会到万丈深渊的感觉,很是刺激,所以深受许多游客的喜爱。请思考: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的郭亮挂壁公路修建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试推测此处是何种地质构造?公路开凿处的岩石类型是什么?公路线路的延伸特点是什么?提示:挂壁公路修建处的地质构造应是断层构造。此处岩石多为沉积岩。公路线路基本是沿等高线延伸。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