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设计意图]1.有助于落实“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观念,解决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气候类型判断的相关问题。2.有助于在实践中巩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根据气候资料数据绘制简单的气候类型图表,提升地理实践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结合不同的气候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活动体系]探究点一 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思考探究]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1]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提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探究2] 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是哪些?提示: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洲)。[系统思维]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1)热带气候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降水集中 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2)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中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3)寒带和高原、高山气候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寒带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寒带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3.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1)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训练评价]下图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三大半岛北回归线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2.形成甲地气候的主要原因有(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终年受信风带控制解析:1.A 2.B 第1题,由图可看出图中回归线经过的三大半岛区域气候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故A正确。第2题,甲地位于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差异共同作用,故B正确。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虚线为气候分布界线,粗实线为河流。读图完成3~4题。3.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⑤4.③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离岸风 B.寒流、海洋风C.暖流、海洋风 D.寒流、离岸风解析:3.D 4.D 第3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①是热带雨林气候,②是热带草原气候,③是热带沙漠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⑤是热带雨林气候,故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①⑤,D正确。故选D。第4题,据图可知,③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盛行东南信风,受离岸风影响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本格拉寒流,寒流降温减湿,故③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寒流、离岸风,D正确。5.读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2)假若黄赤交角为0°,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北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乙区域同属于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y。因为y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x地正好相反,降水较少。第(2)题,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乙。因为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3)题,M岛主要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 ℃。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答案:(1)y 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2)乙 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该气候。(3)1月0 ℃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海洋热容量大,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 ℃;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由于岛屿西部地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探究点二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别气候类型[思考探究]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纬20°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年平均气温约25 ℃,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探究] 热带草原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其气候有什么特征?提示: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期,降水集中;受信风带控制时期,干旱少雨。[系统思维]1.受单—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2)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地区。(3)冰原气候(全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分布在极地地区。2.受单—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1)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中纬西风带的交替控制。(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低纬信风带的交替控制。4.季风气候(1)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风受西北季风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2)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受西北季风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3)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受东北季风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训练评价]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地位置最靠南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四地终年降水量稀少的是( )A.①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1.D 2.A 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10月至次年4月受信风带控制,4~10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位于20°S~30°S的大陆西岸;②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③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1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其为地中海气候,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综合比较可得出,位置最靠南的为④地。故选D。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③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降水量稀少;②④两地为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多。故选A。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4.下列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解析:3.A 4.B 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可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位置北移,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A正确。第4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若在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纬度较高,不会总是高温;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5.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乙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2)图示季节,①气候的特点是什么?⑥气候区盛行风向及成因是什么?(3)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的④气候区处于________(多雨、少雨)季节,其原因是什么?(4)⑤气候区终年多雨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据图可知,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⑥气候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第(3)题,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西北风,是赤道低压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水汽,因此降水较多。第(4)题,⑤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区,由于位于地形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沿岸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北风(2)温和湿润。东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3)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带来充足水汽。(4)位于地形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沿岸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探究点三 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推断气候类型[思考探究]北京冬奥会(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届时,北京将成为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下面是四个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资料图。[探究1] 说出图中资料反映北京市的是哪幅图,并说明理由。提示:乙图。根据乙图所示地理位置(116°E,40°N)可以确定它反映的是北京市的气候;另外,根据乙图的气候和降水特征,可以判断它代表的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探究2] 四个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气候类型多深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试推断与气压带、风带关系密切城市,并说出气压带、风带对其气候的影响。提示:甲市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丁市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系统思维]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如下所示: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形状判断半球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气温变化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气温曲线呈波谷线(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第二步:以“温”定带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 ℃~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5 ℃ 寒带气候第三步:以“水”定型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训练评价]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洋流 D.人类活动解析:1.D 2.B 第1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低于0 ℃,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可判断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 ℃,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4.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3.A 4.D 第3题,甲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正确;O地位于40°N~60°N之间,N地位于30°N~50°N 之间,两地气候类型无法确定,B错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①地,故D错误。第4题,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④地1月和7月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