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下册 6.1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精选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下册 6.1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精选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下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新知导入
一.艰辛探索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
(2)时间、地点:
(3)主要内容: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
1956年9月、北京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人民的要求(需求) 我国的实际情况
矛盾一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
矛盾二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4)意义:
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共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背景: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2.“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左”倾冒进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中共中央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完成指标,全国近亿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实现了1958年钢产量1073万吨。经调查,实际上只生产了800万吨钢,其余的都是不能用的废钢。同时,大片森林被砍伐,造成严重的生态恶果。
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根据图文资料,说说”大跃进“的特点。
多炼钢铁多流汗,超过定额翻两番。
滚滚钢水心中燃,一心要把英国赶!
高指标
瞎指挥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据图文资料,说说”大跃进“的特点。
浮夸风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加入人民公社后,人们敞开肚皮享受着不花钱的饭菜,有人说:“真是进了共产主义了。”饭后上工,社员在地里拿工具懒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邻居大婶还说:“别那么卖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样。”
共产风
新知讲解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定能做得到。
一天等于二十年。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超英赶美平常事,
踏翻地球顶破天。
一.艰辛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考:你怎样评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据书本P35第一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和上述材料,“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什么危害?
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1958 20000
1959 17000
1960 14350
1961 14750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呢?结果又怎么呢?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左图反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历史事件:”七千人大会“。
意义: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启示)?
1.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2.要立足基本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3.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3.“文化大革命”
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
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这更是一段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十年。
新知讲解
一.艰辛探索
3.“文化大革命”
概况(表现)
①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织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康生在大学生宿舍煽动造反
江青和张春桥在“十大”主席台上
陈伯达
新知讲解
②各地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清华红卫兵宣传“破四旧”
改路名
拆匾额
毁文物
烧古籍
拆寺庙 斗和尚
概况(表现)
新知讲解
③ 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概况(表现)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合作探究
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浩劫。
危害: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合作探究
原因
直接原因: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 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五一六通知》
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
历史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哪些成就?
类别 成就
钢铁
石油
铁路
科技
农业
武钢、包钢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
兰新、兰青、包兰等
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钢铁代表:
成就概述: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967年,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课堂总结
“总路线”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艰辛探索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课堂练习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的特色最有可能出现在
A.农业合作化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板书设计
①中共八大
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建设成就
1.艰辛探索
(在曲折中前进)
作业布置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3-2-1讲述建立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实,评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伟大成就和艰辛探索。
教学目标 理解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特点、危害、启示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与“七千人大会”。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概括和危害。了解1956年-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难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曲折中前进的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提问: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活动环节 【一、艰辛探索·中共八大】自主阅读课文,梳理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时间、地点:1956年9月、北京主要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展示PPT,说明党根据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了主要任务,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符合基本国情的,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一、艰辛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示两则材料,引出中共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师:根据总路线,全国掀起了什么运动?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师: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展示图文资料,了解概念,得出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展示图文资料,思考:你怎样评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展示图文资料,根据书本P35第一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和上述材料,“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什么危害?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师: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呢?结果又怎么呢?生: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展示图片,问:左图反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意义?历史事件:”七千人大会“。意义: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启示)?1.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2.要立足基本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艰辛探索·“文化大革命”】展示图片,引出“文化大革命”。1.展示图文资料,解释名称由来。2.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自主阅读课文,展示图文资料,梳理相关内容:3.直接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4.概括(表现):①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织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②各地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③ 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结束:①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6.伟人逝世 ,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在1976年先后逝世,全国人民无限悲痛。7.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浩劫。8.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在艰辛探索中虽然犯了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建设成就。【二、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哪些成就?成就概述: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图文展示相关建设成就。
结束环节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所以才有挫折和失误,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板书设计
太平洋战争
苏德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