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课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课标要求 引述宪法序言, 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历史意义。 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感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科学精神: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及重大意义。学生能够在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弘扬科学精神,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变革。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中去,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重点 改革开放的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历史意义议题 主议题: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子议题:1、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局面,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 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收入变化谈谈中国是如何走向民富国强的? 3、结合十三五科技成果展,谈谈你对新时代及其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 观看视频 思考议题 感受伟人气魄,中华气派。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结合视频,分析毛主席的话:“我们不但要继续前进,而且要跟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战斗到底,我说过,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 思考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成立后所面临的困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 领导下,我们是如何解决困难,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及其成就。 探究1: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局面,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哪些困境? 探究成果: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1)成立时间 (2)成立意义 2、社会主义革命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标志 (2)意义 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成就 (2)意义 通过对建立新中国的意义,以及建国后解决困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结合视频,总体感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居民收入变化,对比改革开放初和当前的“一分钟”,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实现民富国强。 见证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历史成就,思考一带一路和进博会的重大作用。 探究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收入变化谈谈中国是如何走向民富国强的? 探究成果: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时间 2、地位和意义 3、目的 4、成就 通过学习,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及重大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中去。展示视频信息,引导学生结合十三五科技成果,正确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矛盾的变迁,说明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科学分析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探究3:结合十三五科技成果展,谈谈你对新时代及其意义的理解? 探究成果: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历史意义 (2)政治意义 (3)世界意义 通过学习,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能够在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弘扬科学精神,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变革。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中去,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课堂小结 本课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脉络展开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思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认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 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科学精神: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及重大意义。学生能够在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弘扬科学精神,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变革。公共参与: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中去,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主议题: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子议题1: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局面,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子议题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收入变化谈谈中国是如何走向民富国强的?子议题3:结合十三五科技成果展,谈谈你对新时代及其意义的理解?视频: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议题1: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局面,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继续前进,而且要跟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战斗到底,我说过,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1、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1)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2)成立意义思考: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哪些困境?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政治土匪以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当时中国的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把当时的情况概括为三句话:“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2、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取得胜利。(1)1949年—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三年中,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到1952年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2)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政权制度全面确立,国家权力开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是加强我国人民政权建设的重大步骤,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和宪法的公布施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里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1)标志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1)成就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结: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1949-1952恢复国民经济A1949-1952恢复国民经济C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E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D教育、科学、文化 、国防事业有很大发展国际地位提高F议题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收入变化谈谈中国是如何走向民富国强的?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地位和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3、目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生产力角度(2)制度角度(3)党的建设角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4、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一带一路的作用: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使一带一路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举办进博会的作用: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多边贸易和发展自由贸易,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举办进博会对于全球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生态、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有利于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因此,此次进博会将会为优化国际贸易环境作出重大贡献。议题3:结合十三五科技成果展,谈谈你对新时代及其意义的理解?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1、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历史意义(2)政治意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纵观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弊端丛生,中国之治与世界乱象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苏东剧变导致的低谷,而且重塑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创新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3)世界意义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课堂总结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的开启及其目的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1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倒下.mp4 1.2.2超震撼!1分钟看完改革开放40年居民收入演变!.mp4 1.2.3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开展.mp4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docx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