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0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0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版)
0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点点击】
热点一 2021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推进绿色转型。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好经济增长、民生保障、节能减排,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中国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欢迎亚太工商界积极参与,共创绿色发展未来。为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热点二 2021年9月24日,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关村论坛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年度主题,重点围绕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技术交易、配套活动六大板块,设置60余场活动,同时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
【知识链接】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①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问题1的那三点)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行计划生育的作用)
4、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
①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②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有哪些?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源国情)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7、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我国资源问题的危害)
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8、★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
(1)形势: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12、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14、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②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16、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加大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2)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③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
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3)青少年:①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具体措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出门尽量乘坐公交车或步行;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光盘行动”;等等)
【实战演习】
一 选择题
1. 2021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A.11月10日 B.11月11日 C.10月11日 D.11月15日
2.2021年9月24日,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本届中关村论坛以“( )”为年度主题。
A智慧·健康·碳中和 B智慧·绿色·碳中和
C创新·健康·碳中和 D智慧·健康·低碳
3.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印发指导意见,为加快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构建太湖流域生态治理一体化格局,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C.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坚持创新取得发展战略
4.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除夕夜间,全国339个城市空气质量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这得益于( )
A.我国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落实经济发展让位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
C.绿色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自愿选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定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须(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④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结果显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规模继续增长,但生育率进一步下降;人口总抚养比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以上材料表明 (  )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 ②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③男女出生比例失衡、人口素质偏低 ④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于今年6月1日放开了三孩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有(  )
①“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 ②开发利用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③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部署
对标对表创建新发展格局与美丽广东建设的远景目标,科学定位和谋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高水平水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我省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要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因地制宜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打造岭南水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到2025年,建成20个“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会全力以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广东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建成“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这一目标
10材料三:2021年10月7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来到小岗村调研农村改革等工作。他强调,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持续深化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1)结合材料三,从资源、环境角度为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围绕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作为青少年,你能为绘制“皖”美画卷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B2.A3.B4.A5.B6.A7.B8.C
9 (1)“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已经是全球共识。“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我们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来认识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是文明形态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参与的世纪大考,是人类文明的赶考。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我们要减少碳排放,能源不仅要保供,而且要有合理的增长。同时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我们要力争实现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让能源安全保障与低碳转型并行不悖。我国能源结构偏煤,转型有困难的一面,但这也恰恰说明在低碳转型中,我们可以获益更多。
我们要认识到,有地球,有太阳,就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同样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人民群众的关切就是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目标指标就是战斗的指挥棒。
在水资源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障生态用水。在水生态方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水环境方面,深化污染治理,持续提升水质。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地上地下、岸上水里、陆地海洋、城市农村“四个打通”。  
  生态兴则文明兴。人民依水而居,文化依水而生,环境依水而美,大江大河流淌着中华文明的深远与辉煌。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将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10(1)贯彻落实绿色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公民要落实环保行动,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等。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增强法治意识,开放意识;环保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生版)
0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点点击】
热点一 2021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推进绿色转型。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好经济增长、民生保障、节能减排,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中国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欢迎亚太工商界积极参与,共创绿色发展未来。为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热点二 2021年9月24日,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关村论坛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年度主题,重点围绕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技术交易、配套活动六大板块,设置60余场活动,同时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
【知识链接】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 )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 )问题。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 )、( )、( )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 )大,人口( )偏低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①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问题1的那三点)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 )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 )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 )、( )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行计划生育的作用)
4、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
①生育政策要随着( )和( )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②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 )发展。
5、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有哪些?
( )日益短缺,( )污染严重,( )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源国情)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 ),开发难度( ),总体上资源( )。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 )、不够(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 )、( )、( )都很严重。
7、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①地球是人类( )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 )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 )。
②对资源的( )开发、( )利用和( )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 )和对生态环境的( ),严重影响经济的( )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我国资源问题的危害)
③中国作为一个( )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 )、( )的新路。
8、★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
(1)形势: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 ),但生态环境形势仍(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 )、资源( )、人口( )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危害:环境(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 ),( )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 )发展方式,坚持( )发展,走生产( )、生活( )、生态( )的文明发展道路。
10、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 )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 )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 )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 )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 )。
③人与自然( ),(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要以资源环境( )能力为基础,以( )规律为准则,以( )发展、人与自然( )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 )和( )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 )、( )、( )、( )、( )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 )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12、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 ),也是时代的(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走( )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 )型、( )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 )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 )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 )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坚持( )优先、( )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 )、( )、( )、( )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建设( )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14、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换取一时的( )增长。
②我们既要( )水( )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 )意识,自觉履行保护( )的义务。
②有利于缓解( )紧张、减轻( )压力,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
③有利于落实节约( )和保护( )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 )型、( )型社会。
④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 ),建设( )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16、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 )、( )、( )、( )、( )的新发展理念,坚持( )战略。
②坚持( )基本方略,严惩( )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加大( )治理和( )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2)企业:①增强社会( )意识,落实( )政策。
②发展循环( )和( )产业,减少( )的排放。
③加大( )的投入力度。
④依靠科技( ),提高资源( )。
(3)青少年:①学习( )知识和相关(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②积极宣传节约( )和保护( )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 )。
④从身边( )做起,自觉践行环保( )。(具体措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出门尽量乘坐公交车或步行;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光盘行动”;等等)
【实战演习】
一 选择题
1. 2021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A.11月10日 B.11月11日 C.10月11日 D.11月15日
2.2021年9月24日,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本届中关村论坛以“( )”为年度主题。
A智慧·健康·碳中和 B智慧·绿色·碳中和
C创新·健康·碳中和 D智慧·健康·低碳
3.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印发指导意见,为加快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构建太湖流域生态治理一体化格局,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C.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坚持创新取得发展战略
4.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除夕夜间,全国339个城市空气质量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这得益于( )
A.我国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落实经济发展让位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
C.绿色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自愿选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定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须(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④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结果显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规模继续增长,但生育率进一步下降;人口总抚养比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以上材料表明 (  )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 ②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③男女出生比例失衡、人口素质偏低 ④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于今年6月1日放开了三孩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有(  )
①“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 ②开发利用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③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部署
对标对表创建新发展格局与美丽广东建设的远景目标,科学定位和谋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高水平水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我省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要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因地制宜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打造岭南水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到2025年,建成20个“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会全力以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广东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建成“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这一目标
10材料三:2021年10月7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来到小岗村调研农村改革等工作。他强调,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持续深化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1)结合材料三,从资源、环境角度为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围绕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作为青少年,你能为绘制“皖”美画卷做些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