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余姚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试题卷(温馨提示:本卷为闭卷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卷Ⅰ(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B.位于东半球,东临大西洋C.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D.境内有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2.中国的饮食文化折射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列餐饮招牌与所属省区的简称一致的( )A.①—滇 B.②—闽 C.③—皖 D.④—陇3.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省区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广东 B.回族——宁夏 C.藏族——新疆 D.维吾尔族——内蒙古4.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漠河—腾冲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下面是有关我国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顺口溜”,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云贵高原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青藏高原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黄土高原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黄羊成群——内蒙古高原读黄河干流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回答第6-7题。6.黄河“地上河”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d河段7.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 B.中游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堤坝 D.上游防洪抗灾8.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而黑龙江冬季漫长。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地势因素9.“铁马、四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写照,以下关于我国南北方的差别,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房子窗户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户大,注重通风 B.北方人们喜吃米饭,南方人们喜吃面食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数量少,流量小 D.北方交通以陆地为主,南方交通水陆并举10.关于宝岛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暖湿 ②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③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美称 ④台北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末爱国者林则徐的著名诗句,下列事件与林则徐有关的是(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义 C.收复新疆 D.虎门销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13.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深远影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B.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4.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C.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5.《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某一事件”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6.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个“苛刻的条约”指的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注:指举办慈禧太后万寿庆典)”这副7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18.历史学习要明其因果与时序。下列历史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 B.甲午战争战败→百日维新出现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新文化运动开始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红军长征19.“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日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由此可见,这次革命(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目标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图片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21.右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在某报纸上的漫画《靠不住》。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三从四德”在世界进步潮流中摇摇欲坠 ②抨击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③妇女在新文化运动中获得了彻底解放 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2.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23.“1921年,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这一“火种”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黄埔军校的创建C.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D.南昌起义的发动24.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取得的成果是(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中国共产党诞生C.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25.“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开展土地革命 ④进行辛亥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井冈山会师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27.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诗句“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28.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29.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30.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英勇战斗,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时间 指挥官和战役战斗 影响A 1924年 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孙传芳主力被消灭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C 1941年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 1947年 林彪指挥平津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31.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32.“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及“兴国之梦”分别是( )A.张謇 实业救国 B.康有为 变法图强 C.孙中山 创立民国 D.曾国藩 自强求富33.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1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成果 ②图2反映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图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④图1、图2、图3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4.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国心》35.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C.陈独秀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D.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强卷Ⅱ(非选择题,共30分)二、本大题共有三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失败、鲜血中探索出一条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向西方学习】“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中国人针对“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而做出了哪两次探索?这两次反应在制度上的探索又有何差异?(4分)【以俄为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2)在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谁?列举当时中国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城市中心暴动斗争方式的史实两例。(3分)【走自己的路】“干革命没有根据地就立不稳脚跟。……现在,我们就是要上井冈山,去寻找一个立脚点,使队伍不散,红旗不倒。这样,我们这块小小的石头,就总有一天会甩出去,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泽东(3)转向农村后,中共终于找到了一条使由国夫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指的是?(3分)37.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请结合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图1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2)写出图2事件中成立的政府名称,该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何性质?(2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3这一场景得以出现的历史必然性。(4分)(4)图4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战役?占领南京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38.回首百年党史,坚定前行之路。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其中几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请结合年代尺,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中的年代尺,指出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相对应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2分)(2)“中国革命曾多次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共凭借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最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请选择年代尺中的一项史实加以论证。(4分)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认为中共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理由。(4分)余姚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A D D B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C C A C B B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B A D C A B C D C题号 31 32 33 34 35答案 D A B B 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10分)(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则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4分)(2)李大钊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3分)(3)在农村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写工农武装割据也可得分)(3分)37.(10分)(1)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任意两个角度2分)(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南京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2分)(3)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获得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任意两点,4分)(4)渡江战役;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38.(10分)(1)中共二大、古田会议(2分)(2)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或者遵义会议,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名称1分,论证3分,请结合会议内容和影响酌情给分,4分)(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密不可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