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
政治、经济版块
1
1、据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月7日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通电话,表示美方坚定支持欧盟和立陶宛应对中国“经济胁迫”。对此,外交部回应称,美方将中方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举措歪曲为“胁迫”,充分暴露了美国“话语霸凌”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考点链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
2、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考点链接: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人才强国战略
3
3、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考点链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法律版块
4
4、10日,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示,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等55个街区入选。
考点链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5

5、10日,江歌母亲江秋莲诉刘暖曦(曾用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一审宣判,刘暖曦被判赔偿原告江秋莲69.6万元。
考点链接: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区别;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做法律的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和忠实崇尚者。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简称《规划》)日前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规划》提出()
①体现了人才强国战略
②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③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都能出人才
④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2021年12月11日,中国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实际开放服务业分部门近120个,远超入世承诺的100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连续4年缩减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缩减……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履行世贸组织的承诺可以得“A+”的分数。这表明
①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国
②中国的改革开放将暂停一个阶段
③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主导世界市场
④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A.①③B.①② C.①④ D.③④
3.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新增江苏沛县安国湖等44处国家湿地公园。这表明()
A.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B.建设湿地公园是我国中心工作
C.我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 D.绿色惠民绿色富国梦已经实现
4.广东广州205线公交司机张志德下车救回跳桥母子后,受到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表彰。张志德用自己行动践行民族精神表现他()
A.在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B.在他人生命危险的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C.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D.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5.因涉嫌恶意申请注册“长津湖”商标,福建厦门两家公司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立案调查,近日分别受到行政处罚。对此认不识正确的是()
A.这有利于维护知识产权和商标法
B.该公司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该公司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主观性试题: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材料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发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材料二: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1)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这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2)我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DCCBC
(1)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这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改革开放,走共同富裕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去奋斗创造,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更好促进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我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宏观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上,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契约精神。结构政策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科技政策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改革开放政策上,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政策上,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上,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