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冲刺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冲刺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冲刺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
【中考考情】
考点 课程标准 2022年命题预测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1.背景:漫画、人们在公共场所不遵守秩序和规则的现象、“霸座”现象等。2.角度: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的作用、自由和规则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要求
社会生活讲道德 1.做到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理解文明交往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的价值。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1.背景: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漫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尊重、礼貌和诚信的事例、诚信模范的事迹等。2.角度:尊重的重要性和要求,文明有礼的表现、重要性和要求,诚信的重要性和要求
做守法的公民 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背景:真实的案例、漫画、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情境案例、校园欺凌。2.角度:违法行为的分类、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犯罪的基本特征、依法维权的途径、青少年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思维导图】
【考点串联】
【话说考点】
社会生活必须讲道德。一方面,这是人际交往的必备品质,表现为:对朋友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老师和父母要尊重和感恩。另一方面,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法
治中国的必要条件,国家和社会治理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考点梳理】
考点1.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如:道德、纪律、法律等)的作用
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正确对待社会规则(遵守规则)
(1)自觉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要发自内心地)敬畏社会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坚定维护规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考点2.诚信
1.诚信的意义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对个人而言)隐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 “通行证”
(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对企业而言,诚信经营关乎企业形象和信誉。)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对国家而言,诚信能增进互信,促进和谐,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践行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重信诺,做到“三实”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讲道德与守法相结合,尊重他人隐私与诚实发送冲突时,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近年来,国家建立健全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对失信者进行惩治,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考点3.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的类别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指犯罪。
2.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3)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3.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4.预防犯罪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要杜绝不良行为。
(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考点检测】
单项选择题
1.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段文字说明(  )
A. 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B. 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C. 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D. 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2.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丽丽同学看电影时自觉排队买票
B. 西西同学上课时认真听讲,尊重师长
C. 明明同学不顾他人劝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D. 华华同学过马路从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
3.中学生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他的口头禅是“自由万岁”。在马路上,他横冲直撞,还闯了红灯,被警察严肃地批评了一顿。自习课上他高声谈笑,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和指责。篮球场上他屡屡犯规,被裁判罚下了场。他遗憾地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追求自由是我们的权利,为了自由可以无视规则
B. 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敬畏规则
C. 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D. 自由为社会规则划定了界限
4.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观看电影时,要安静。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破坏社会秩序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④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8月9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第六批主播黑名单。其中,48名主播涉嫌从事违法违规活动,被列入主播黑名单。他们将在行业内被禁止注册和直播,封禁期限5年。这告诉我们(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人们建立规则就是要限制自由
③要改进与自身利益有冲突的规则
④要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漫画《诚信的折扣》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在商言商无所谓诚信
②坚持诚信才能赢得信任
③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
④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能增进社会互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厦门大学芙蓉隧道有“中国最文艺隧道”之称,墙上是师生创作的各式绘画作品,却常遭游客乱涂乱写。抵制旅游不文明行为,是因为(  )
A. 名胜古迹是国之瑰宝,需要保护,出国旅游则不需要
B. 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C. 文明有礼要言行得体,自觉遵守游览规则
D. 文明有礼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8.10月22日,“遏制结核中国力量”抖音科普挑战赛正式启动。打喷嚏、咳嗽要掩住口鼻,既防病又文明,终结结核行动从学会这个动作开始!一段《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用手肘掩住口鼻的视频一经发出,很快便赢得了1.9万个赞。据此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结核病人咳嗽时掩住口鼻显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②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从大事做起
④不文明行为是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16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甚至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诉我们(  )
①避免结交朋友是预防犯罪的根本
②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③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屋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特别神秘。在签收快递的时候,小张悄悄观察了屋内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在利用手机和电脑与外界频繁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小张不动声色地离开出租屋后,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对小张的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成年公民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是高尚的品格,值得褒扬和敬佩
③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维护正义,要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同学们就这一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带手机是我的自由,我把手机悄悄地带进去,不被学校和老师发现就没事啦。

(1) 你是怎样看待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2) 请从“遵守规则”的角度,对小闽的行为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12.【相互尊重】6月,一则抗洪救灾中的感人短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参与抗洪的武警战士因为劳累坐在地上休息,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为他送上一瓶水,并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战士立刻站起身,回敬了一个军礼。看完这个视频,无数网友为他们点赞。
(1) 网友为他们点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文明有礼】7月1日,河南省郑州市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及志愿服务组织的10万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做文明有礼郑州人、为文明城市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
(2) 我们应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13. 某初中学校八年级学生赵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后因无钱上网而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中初中生赵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 犯罪行为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 初中生赵某从沾染不良习气、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让我们青少年学生明白了哪些道理?
三、活动探究题
14. 最近,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社会实践】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在正在征集参与者。小成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他非常想报名参加,但父母却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会耽误学习,不同意小成参加。
(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帮助小成说服他的父母。
【法治教育】为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学校准备以“增强法治观念,预防违法犯罪”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2)请你帮助写出这次倡议的要点。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10DCBCB BBACC
材料分析题
11.(1)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题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台法自由和权利,②社会期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期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保进社会有序温
(2)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重视监督、握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严于律己。⑦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提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2.(1)他们相互尊重、积极关注、重视他人、懂得感恩、文明有礼等。
(2)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等。
13.(1)不良行为: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犯罪行为:因无钱上网而拦路抢劫。
(2)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3)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吉小年应从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新,微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三、活动探究题
14.(1)①青少年正处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积极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靶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等。
(2)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预防违法犯罪。②从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