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特征。
3.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的探究,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歌曲导入,激发求知。 展示图片并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感受亚洲自然环境的壮美。师:这首歌曲非常有力量,它描绘了亚洲的自然要素如图片所示——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这些自然要素构成的亚洲的自然环境是很美的,但也是很复杂多样的。同学们想了解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吗?板书课题: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随着老师讲述,开始思考探索。 用歌曲、图片强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
互学:生生互学,细细归纳。拟练:感受体验,巩固新知。迁知:迁知运用,再次探知。 过渡:要了解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除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地理位置、范围外,今天接着学习它的另一要素:地形地势。知识点:探究亚洲地形、地势特点:方法一:读课本图6-2-1和图6-2-2,分析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1.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一说“从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得出哪些关于亚洲地形的地理信息。2.写:组织学生上台把所发现的地理信息,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上。3.理:组织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小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方法二:1.读:仔细读“亚洲的地形图”,请同学们沿着30°N和80°E,从东向西和从北向南做旅行,并沿途记录下所经的主要地形区及其海拔高度。2.演:教师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台,站成一排,以腰部为海平面,头部为3000米,将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演示,表扬规范的演示组。3.读: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和“亚洲大陆沿80°E的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明确亚洲的地势特征。由图可知:沿东西向30°N纬线,亚洲地势 高, 低。由图可知:沿南北向80°E经线,亚洲地势 高, 低。请总结:亚洲地势特点。4.总结规律:请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出大洲的地形特点的方法。5.学以致用:请学生读课本图6-2-4及图6-2-5及“友情提示”,完成课本上的“活动”题,引导学生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地形分布及特色地形等几方面概括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图6-2-4北美洲地形图图6-2-5北美洲大陆沿40°N地形剖面图 1.读一读: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遇到疑难问题,与同伴讨论;并说出“地形图”上可得出哪些关于亚洲地形的地理信息。2.写一写:学生上台把所发现的地理信息,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上。3.理一理: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梳理、归纳知识。然后小结如下:1.读一读:认真读图,记录经过的地形区和海拔高度。遇有疑难,请教同伴或老师。2.演一演:明确要求,熟悉所要扮演的角色步骤。分组拟练,规范演练过程。3.读一读:读剖面图,积极思考,快速抢答。4.理一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同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得出答案。别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未说到的地方,之后形成统一意见:如何使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方法如下:做一做:认真阅读资料,使用总结的方法读图,完成老师所求。遇有疑难,先思考,再与同伴讨论,仍有异议请教老师。理一理: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汇总,整理答案,然后小结如下: 生生互助增强学习的温馨氛围,并有利于理解。还可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1.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了解亚洲地形的多样性。2.调整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亚洲地形地势特征的印象。3.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亚洲的地势起伏特征。4.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构建:盘点重点,夯实知链。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那些疑问;进一步夯实重点知识。 梳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哪些知识,拓展了哪些思维。 板书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
训练:动手感知,促进巩固。 1.指导学生背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助学的当堂达标内容。2.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背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助学的当堂达标内容。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河流特征。
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河流特征。
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出示的图片,思考为什么在亚洲同一时间里,亚洲各地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呢?教师总结:是的,自然景观不同的最大的原因是各地存在气候的巨大差异。那么,我们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呢?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 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综合观点是:各地景观不同主要是各地存在气候的明显差异。 通过自然景观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难点探究 (一)探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完成了自学,基本内容掌握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检测一下。首先请同学们抢答下面的问题:老师出示课件,学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学生抢答)。1.读课件出示的亚洲气候图,找出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各属于哪个温度带?2.结合课件出示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亚洲缺失哪两种气候类型?3.亚洲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为什么?4.通过以上内容你能否总结出亚洲的气候特点?(过渡):刚才大家回答得都比较好,下面大家请看提示,我们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呢?(二)探究季风气候显著(过渡)同学们,通过读亚洲气候分布图,我们知道亚洲有三种季风气候,那么季风气候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请同学们看下图思考:1.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河流特征。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冬季,是陆地气温高还是海洋气温高?风来自陆地还是来自海洋?带来雨水多还是少?那么夏季又是什么样呢?季风气候有哪些利和弊呢?亚洲冬季风向亚洲夏季风向1.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河流特征。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大陆性气候分布广;2.季风气候显著。(三)学以致用(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学习亚洲气候的方法,来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四)河流众多,呈放射状向四周流(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的特点,各地气候不同,降水有差异,这就影响了亚洲河流的分布。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亚洲的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请同学们读亚洲河流分布图回答:1.亚洲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哪条河,中国境内叫什么?2.亚洲的各个大河分别流入哪个大洋?3.西亚有哪些河流?有什么特点?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读图找出:1.亚洲的气候类型:寒带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2.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3.读图可知亚洲内陆地区面积广大,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距海远,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亚洲气候特点是:气候多种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学生回答:1.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河流特征。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来,降水较少;夏季,风从海洋吹来,降水多。3.季风气候有利的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弊端是: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少,容易形成旱灾。总结: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学生回答:(1)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决定非洲的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2)南、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北两端,决定非洲主要是热带气候,再加上其大部分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决定了非洲与亚洲相比气候类型较为单一。(3)由图可知非洲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1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中国境内称澜沧江。2长江汇入太平洋,勒拿河汇入北冰洋,印度河汇入印度洋,由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大多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汇入海洋。3找出阿姆河,锡尔河,结合亚洲中部和西部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的原因。(由于中亚、西亚地处大陆内部,离海洋远,降水稀少,所以河流稀少。)
归纳总结 利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观察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简述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