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图6.2,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在图6.6和图6.10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读图6.11,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东北三省的各种图片或影像资料,了解东三省的地形特点。运用图导质疑法,教师根据图中内容和教学要求,列出思考问题的提纲,引导学生分析图6.3,让学生掌握分析某地气温和降水的方法。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突破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这个重点,让学生明确东北三省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特别是讲述气候对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整个自然环境实在各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学习东北三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教学流程】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3. 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主要的地形类型,找出主要的河流,描述东北三省的地表形态特征。【自主学习一】1.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3. 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主要的地形类型,找出主要的河流,描述东北三省的地表形态特征。【重点知识讲解】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合作学习一】从图6.2中说出东北三省地理位置的特点。【读图提示】(1)读出图名。(2)读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组成(包括哪三个省)。(3)按照地理方位,说出与东北三省相邻的省区。(4)读图说出东北三省纬度位置的特点。(5)按照地理方位找出与东北三省相邻的陆上邻国,指出东北三省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界河。(6)读图指出东北三省濒临的海域,说出与东北三省隔海相望的国家。(7)综合分析图上地理信息,说出东北三省地理位置的特点。【概括总结】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具有边疆、临江和近海的特点。【活动】各小组讨论,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东北三省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_______________ 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__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东北三省国界线漫长,利于我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往来。【重点知识讲解】要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因素入手一一进行评价。【案例】珲春——连三国通五国的东北亚新门户珲春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图们江下游,是吉林省最东端的城市,也是中国唯一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境窗口城市。珲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珲春东南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与俄罗斯山水相连,珲春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临江相邻,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雁鸣闻三国、花开香三邻”是对珲春的真实写照。由于珲春市处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带,也被称为“东北亚的金三角”。【自主学习二】读教材第11页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知道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概况。2.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及分布。说出东北三省的地表形态特征。【合作学习二】从图6.2中说出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读图提示】(1)读出图名。(2)读图说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地形类型。(3)说出东北三省所在的地势阶梯。(4)根据图边框的信息,找出东北三省主要山脉的分布地区,判断其走向。(5)找出东北三省主要河流的分布,判断其流向。(6)指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7)综合分析图上地理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概括总结】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表形态呈现出山环水绕的特点。【板书】【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 河北省 B. 黑龙江省 C. 吉林省 D. 辽宁省2.我国面积最大的的平原是( )A. 成都平原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宁夏平原二、读图题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__;河流:B____________;海域:C__________;平原:D____________;相邻国家:E________ 。2.东北平原包括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平原。3.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呈现出____________的地表形态。4.我国领土的最_______端、最_______端都位于本区。5.说出东北三省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东北三省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东北三省国界线漫长,利于我国和俄罗斯、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往来。三、材料分析题2012年12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回答1、2题。1.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依次经过的省区简称是( )A. 黑、吉、辽 B. 辽、吉、黑C. 黑龙江、吉林、辽宁 D. 哈尔滨、长春、沈阳2.关于哈大高铁经过地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哈大高铁经过东北平原和山东丘陵B. 从大连到哈尔滨纬度由高到低C. 哈大高铁经过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D. 港口城市大连濒临东海【拓展探究一】东北三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最北端都位于本区。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直向北,到那遥远的祖国最北方,去感受北方雪域的美丽风光。【知识小链接】中国漠河县北极村原名漠河村,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坐落在黑龙江上游南岸,与俄罗斯的依格那思依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1′05″至122°21′30″,北纬53°27′00″至53°33′30″,素有“不夜城”之称,是全国观赏北极光和白夜胜景的最佳观测点。每当夏至前后,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西边晚霞未逝,东方朝晕又起,像傍晚,又像黎明,人们在室外可以下棋、打球。每年的夏至节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人们在江边点燃篝火载歌载舞,饮酒叙话,通宵不眠,整个夜晚充满欢乐和浪漫的气氛。【拓展探究二】请同学们查找资料。知道为什么我国的东北被称为“白山黑水”吗?白山黑水指的是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金史·世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冷湿的气候【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东北三省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2.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了解气候对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 雪》【自主学习】读教材第14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知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2.了解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说出东北三省所处的温度带。北部——寒温带;中部——中温带(大部分地区);南部——暖温带。说出东北三省所处的干湿地区。北部和东部——湿润地区;中西部——半湿润地区。说出东北三省所属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合作学习】读图6.3,比较东北三省的气候差异,归纳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读图提示】(1)读出图名。(2)读四地图的纵横坐标和图中年均温与年降水量。(3)按所处纬度高低位置,排列出四地的顺序,观察四地夏季气温的高低,并分析其原因。(4)结合图6.2,分析出四地所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观察四地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判断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年较差大小。(6)看四地年降水量的多少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其原因。(7)观察图中降水量的季节分配。(8)综合分析图上地理信息,归纳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概括总结】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1)纬度较高。(2)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3)距离海洋近,夏季降水较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湿润。东北三省的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东北三省会有哪些独特的地理景观呢?【知识小链接】在寒冷的天气,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在风中飘荡,当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不断地积累、冻结,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作“雾凇”,俗称树挂。【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信息传递”,结合实例说一说东北三省当地人民的服饰、饮食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板书】【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东北民俗中有“窗户纸糊窗外”的说法,这反映出东北三省的气候( )A.冬季漫长而寒冷 B.冬季温暖而湿润C.夏季高温少雨 D.全年温和湿润2.我国的滑雪场主要分布在东北,这是因为( )A.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B.交通便利C.人口比较稠密 D.经济发达二、读图题读“东北三省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1.沈阳、长春和哈尔滨都位于平原地区,7、8月气温多超过__________℃,降水大多在100毫米以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2.漠河1月气温约是__________℃,从10月到第二年3月,气温都在_____℃以下,说明这里冬季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二、读图题读“东北三省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3.有祖国“北极”之称的是( )A.丹东 B.长春 C.哈尔滨 D.漠河4.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及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湿润。【拓展探究】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屋顶坡度大与降水较多有关,坡度大可以有效地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积存。(2)墙体厚、窗户小与气温较低有关,有利于室内保温,当地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民居窗小有利于防风。三、重要的农林基地【学习目标】1.读图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 。2.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东北三省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自主学习一】读教材第16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知道东北三省发展农业所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2.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3.知道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合作学习一】从图6.6中说出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活动一】讨论分析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②地形平坦,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潜力大。③夏季温暖,降水集中,日照时间较长,农作物可一年一熟。④水资源相对充足。【知识小链接】黑土是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每形成1厘米厚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一块在美洲——密西西比平原;一块在欧洲——乌克兰平原;一块在亚洲——东北平原。【活动二】请同学们辨认下列所属的东北农作物品种。【自主学习二】读教材第1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知道东北山地是我国著名的林区。2.了解林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3.知道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合作学习二】【读图提示】(1)读出图名。(2)在图中找出主要森林资源的分布范围。(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东北山地主要有哪些优良树种。(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是哪个区?(5)近年来,东北三省对林区采取了哪些可行性保护措施?(6)请你谈谈保护森林的意义和建议。丰富的森林资源东北三省生长着耐寒的红松、落叶松等针叶树及白桦、紫椴等落叶阔叶树,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自主学习三】读教材第18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了解东北三省林区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2.知道东北三省保护森林资源的方针和措施。【活动三】保护森林人人有责。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保护森林的措施。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积极种树护林,采育结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开发多种林产品,搞活林业经济。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案例】东北林区开始新格局2015年4月1日,东北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辛苦了一辈子的林业工人与采伐生活告别,中国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正式迈入全面保护发展新时期,林业发展也将开始新的格局。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林业生产的新措施,如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栽培林下参、种植黑木耳等林下经济和林产品深加工。【板书】【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2.黑龙江省是我国哪种农产品的著名产区( )A.青稞 B.油菜 C.棉花 D.甜菜3.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农业耕作制度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4.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A.海洋 B.湿地 C.沙漠 D.森林5.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的是( )A. 汾渭谷地 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C.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D.三江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二、读图题1.读“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东北三省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2)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作物是( )A. 春小麦、棉花 B. 冬小麦、玉米 C. 冬小麦、水稻 D. 春小麦、大豆(3)简述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读“东北三省的森林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东北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地。(2)下列动植物资源中,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孔雀 水杉 B.大熊猫 银杉C.人参 梅花鹿 D.白鳍豚 珙桐(3)说一说东北林区有哪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东北虎 、梅花鹿、 猴头菇、 人参等。(4)说出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过量采伐、 毁林开荒、 重采轻育、 森林灾害。(5)说出保护东北森林资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采育结合、 建立自然保护区、 植树造林、 预防森林灾害等。【拓展探究一】走访你家附近的超市或粮油商店,调查商店里的粮油日用品有哪些产自东北三省,做一个小统计,了解东北三省盛产哪些特色农林产品,在班内交流。【拓展探究二】请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析“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还“荒”。人们常说的"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着手在黑龙江省进行农业大开发,如今黑龙江省已建成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创造出用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全国四分之一的商品粮,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的奇迹,被称为“北大仓”。但是,“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为之付出代价,由于过度开荒,这里的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等现象。从2003年开始,“北大荒”垦荒全面停止,局部退耕还湿,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屏障"。经过几年的努力,"北大荒"又现生机:在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已由168种增加到224种,过去一些因开荒消失的湿地开始恢复,呈现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喜人景象。在退耕还"荒"的同时,黑龙江省采取科技和生物措施提高单产,加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四、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学习目标】1. 了解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2.读图说出矿产、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投入开发建设。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主学习一】读教材第20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 知道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2. 明确东北三省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东北三省主要的工业部门和重要的工业中心。【重点知识讲解】学习一个地区的工业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抓住一个区域突出的特征。【合作学习】读图6.11,说出东北三省矿产、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读图提示】(1)读出图名。(2)读图例和注记,找出主要矿产的名称和分布地区。(3)找出主要的铁路干线和港口。(4)找出重要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5)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析矿产资源、铁路线与工业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概括总结】东北三省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制造、煤炭、石油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重要的工业中心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和鞍山等。【自主学习二】读教材第21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 知道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2. 了解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活动】请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献计献策。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加大培养科技人才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东北三省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观光旅游业。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工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板书】【达标检测】一、读图题读“东北三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图,完成下列要求。(1)东北三省有中国最大的( )A.城市群 B.重工业基地C.铁路交通枢纽 D.国际航空港(2)东北许多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依托( )A.便捷的水运条件 B.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丰富的自然资源 D.高科技条件(3)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 )资源储量增加 B.生产设备先进C.产业结构单一 D.生产成本下降【拓展探究】探究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的东北三省,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振兴东北三省经济。【探究步骤】1.分组探究:将全班同学以4—5人分成一组,查找资料展开调查。2.收集资料: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特别是通过一些代表性图片来展示东北三省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3.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办一期小报,进行评比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