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课题名称 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并能比较分析长江和黄河的差异。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能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和黄河课标分析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说出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树立协调人地关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黄河”是在“长江”一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河流源流概况(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 注入的海洋、 长度及形状等)、水文特征、河流带给沿岸人民的利弊以及河流治理开发对策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由于学生进行了长江源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开发治理等问题的探究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河流学习的基本方面和基本方法,所以,本课以分为认识黄河、学情分析 歌颂黄河、黄河现状与未来三个篇章对黄河源流概况与水文特征、黄河为中华民族做的奉献和带来的灾害以及黄河的治理开发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和长江一节的教学虽有不同,但都是以活动为主题,将诗歌和地理知识点巧妙融合使教学层次明晰,条理清楚,生动有趣,这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本节课也充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长度及形状等)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各河段水文特征;能够解释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以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多角度描述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黄河水系、地上悬河等示意图,说出各河段主要的灾害,并能够分析这些灾害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和谐人地关系理念,帮助学生树立黄金保护意识。能够从语文等学科中,总结出地理现象,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黄河的源流概况;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 -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形成原因; 黄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就。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 黄河多灾的原因; 黄河流域治理措施。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专题地图、文字资料、互联网设备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项目式学习法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幻灯片】展示“黄河印象”幻灯片【提问】 【回答】提到黄河,大家会想到什么呀?(学 学生说出自己对“黄生举手回答,一人一个词) 河印象”的关键词。 利用音乐和视频导入,激发学【总结】 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黄河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和表扬。 历史沿革的思考。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行为】激发兴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视频《黄河 学生欣赏,感受黄河回顾旧知谣》来感受一下黄河的魅力吧。(播 气势的磅礴与历史的学习迁移放《黄河谣》) 厚重。【回顾旧知】同学们还记得在“长江”一课的学通过复习“长江”学习思路,习过程中,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回顾河流学习主要知识点,帮了解河流的吗?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板书归纳】河流概况——水文、水系特征——人类与河流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活动:诗词探秘】第 ○1 展示 PPT(呈现诗歌)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篇 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认 柳中庸《征人怨》识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黄 涯”——刘禹锡《浪淘沙》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讨论】 从诗词的角度来解读地理信- 2 -○2 向学生提供素材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息,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向学生提供黄河流域地形图、黄河 论并结合诗句和教师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小流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以及与黄 提供的相关材料对黄 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有利河各河段水文水系统计资料。 河流域基本概况进行 于集思广益培养学生交流、合○3 诗句解读 描述。并在结束后以 作以及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各李白曾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 小组为单位进行汇 河段概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区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报。 认知能力;通过从图片、文字回”,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来自天上, 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有助于流到海里就回不来了。刘禹锡也曾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通在《浪淘沙》中说“九曲黄河万里 过探究活动一并在教师的引导沙”意思是说黄河弯弯曲曲还携带 下可完成黄河基本概况的学着泥沙。 习,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4 设置任务: 养。这些诗句中都隐含着哪些关于黄河的地理信息,请同学们仿照长江学习,结合诗句和老师提供的素材以及课本,以小组为单位绘制黄河流域图并从黄河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分界点及各段地形、地貌及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主要支流、流经省区等角度对黄河流域基本概况进行描述。○5 教师总结教师依据学生汇报内容对“识黄河”知识进行总结。并利用课件加深同学们对黄河“几”字型干流理解,并辅以顺口溜加深对黄河概况知识的记忆。黄河概况记忆口诀:“巴颜喀拉黄河发,河口桃花上中下”。“青陇蜀回蒙古马,晋陕豫鲁渤海达”。“第二长河 “几”字刷,水量较小含沙大”。“初冬初春凌汛压,蒸大降少集秋夏”。第【朗诵】二千百年来,黄河一直被人们所称颂,篇下面邀请两位同学来为我们诗朗诵 【行为】歌 《黄河颂》。 举手起来朗诵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黄- 3 -河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 邀请同学进行朗诵朗诵,体现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 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通过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的展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示,给学生以丰富而深刻的感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雌的故 知,体会黄河的伟大奉献。教事,在你的身边上演!黄河!我们 师及时的评价总结,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设问】请同学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引导归纳】 【总结】教师通过展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思考并在老师带领下和华北平原,黄河水电站的分布图, 总结出黄河的奉献:小浪底水利枢纽冲沙景观,黄河壶 (1)塑造悠久的历史口瀑布、洛阳龙门石窟等资料,引 文化。领学生总结出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奉 (2)塑造肥沃的平献。 原。(3)带来丰富的水能资源。(4)提供了灌溉水。(5)旅游资源丰富。【承转】第 黄河造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但黄【学生】三 河也-直是一条忧患重重的河流,进行思考篇 请同学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项目式学习:出谋划策】黄 ○1 教师设置问题框架河 基本黄河的现状与未来的 问题现 a. 黄河给沿岸的地状 区带来了哪些灾与 单元 害?未 问题 b. 人类应该采取怎采用项目式教学形式,设计框来 样的措施和态度架问题,通过角色任务创建,对待黄河?明晰任务要求,利用小组形式- 4 -a. 什么是凌汛?凌 展开教学,这样充分体现了学汛主要发生在什 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综合培养么地方?凌汛会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给沿岸带来怎么 生全面、个性的发展。样的灾害? 【学生】b. 黄河为什么泥沙 进行思考,记录框架含量高呢?泥沙 问题主要来自哪儿呢?泥沙的运移对沙源地、沿岸以内容 及堆积的各有怎问题 样的影响呢?c. 什么是地上悬河?黄河的地上悬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地上悬河存在怎样的隐患呢?d. 针对黄河不同的危害,有关部门采取 了 哪 些 措 施呢?○2 角色与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 【学生】为一个黄河治理专家团队,每个小 进入角色,合理分工,组需要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课本 查询资料,总结归纳以及关于黄河的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建立“黄河小档案”,分河段对黄河危害以及相关治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黄河治理方案。○3 成果要求 【学生】课堂上完成黄河分河段主要灾害以 每个小组排代表进行及政府的治理措施的总结,并请一 发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黄河流域治理思路。【归纳总结】教师利用同学的发言,结合板书对各河段灾害进行归纳总结。【任务要求】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基于课上的成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查询相关资料,完- 5 -善对黄河各河段危害的总结,并分 【学生】 通过任务式的作业布置,培养析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政府治理措 课下积极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施。再者,需要各小组同学们将自 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己的思路进行精细化处理。最后形 地理信息获取能力,进而培养成黄河流域现状及未来发展方案 学生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需要形成调查报告或计划书),并 力。制作 PPT,在下节课上课时请代表进行汇报。板书设计本课主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活动和项目式学习,共分为认识黄河、歌颂黄河和黄河的现状与未来三个篇章,从而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掌握黄河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教学 的水文、水系特征、主要流经的行政区等河流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黄河带来的好反思 处以及带来的灾害、现行的治理措施进行总结并依据自己的想法为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提出自己的想法。另外诗歌和赋予学生角色能更好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彰显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