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一节 日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和首都,并描述其地理位置。(2)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自救的方法。(4)运用地图,指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并说明其工业布局的特点。(5)说明日本世界经济贸易大国的形成与发展,并简要分析该国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实例。(6)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的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2)掌握应对地震的自保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日本防震措施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科学、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结合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2)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的布局特点。(3)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说明日本经济贸易的发展,分析说明该国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实例。(4)运用资料说明日本与中国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交流。2.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2)能够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条件做出客观评价。(3)能够结合日本国情,分析说明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有关和服、寿司、相扑等能体现日本文化特征的图片,提问:大家对日本这个国家都不陌生,提到日本,你能想到哪些与这个国家有关的事物?(二)互动授课1.多山的岛国展示教材图8-1-1,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造成日本南北樱花开放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反映了日本领土怎样的特点?学生:纬度因素;反映了日本领土南北狭长,南北气候差异大。展示教材图8-1-2,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2)说说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学生: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多个小岛组成。(3)日本的国土面积约37.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6亿(2021年3月),这体现了日本怎样的基本国情?学生:日本人口密度约333人/平方千米,反映了日本地狭人稠的基本国情。(4)说说日本的地形特点,并在图上找到日本首都所在的位置。学生: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3/4),平原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首都东京大致位于日本列岛中心,坐落在关东平原的中部。(5)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狭小,但经济发达,说说岛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学生:日本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为发展来料加工与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展示有关日本地震灾害以及日本火山喷发的图片,学生感受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认识到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展示教材图8-1-3,学生读图完成教材第55页“思考”。(6)观察地图,说出日本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学生: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的交界地带。(7)你认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火山、地震对日本带来的有利影响有哪些?学生: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火山、地震多发。火山喷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火山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景点和科研基地;与火山、地震相伴的温泉,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播放视频《向日本学习如何应对地震》,学生了解日本的地震防御措施。(8)中国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的方法?学生(教师补充):建筑的抗震系数一定要达标,建筑材料可用质地较轻的材料。要有忧患意识,平时多进行防震演练,多进行防灾安全教育等。播放flash动画《日本的地形与气候》,学生观察日本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比较札幌和东京以及北京和秋田的气温、降水量差异。(9)说说日本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学生:日本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0)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学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这里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11)结合教材,简要叙述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学生:日本国土面积小,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人口众多,使得日本农业生产规模小,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投入的劳动力多,单产很高。(12)结合教材,根据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简要叙述日本的资源特点。学生(教师补充):日本由于多山的地形和气候的海洋性特点,降水丰富,地形崎岖,森林覆盖率高,且河流短促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展示“日本工业原料进出口占比图表”,强调:日本的矿产资源十分贫乏。2.经济贸易大国展示教材图8-1-4,学生感知日本经济发达,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1)阅读教材,说说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不利条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市场有限。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基本国情(地域狭小、矿产贫乏、工业原材料需要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制成品需要大量出口),认识到日本是如何立足国情、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结合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实施“贸易立国”战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展示教材图8-1-5和8-1-6,学生完成“读图8-1-5、8-1-6”,认识到日本的经济类型属于典型的海岛加工贸易型经济,并明确日本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特殊关系。(2)说说日本的主要进出口商品有何不同。学生:日本进口的商品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的主要原因。展示教材图8-1-7,学生读图回答问题。(3)找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说说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以及这样分布的原因。学生:日本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样分布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工业向中小城市扩散的现状与原因。3.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展示体现日本文化特点的服饰、建筑、饮食等图片。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1)日本以什么民族为主?学生:大和民族。(2)日本的文化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学生:日本文化具有东西兼容的特点。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如日本的文字、传统建筑、宗教、服饰、饮食等都带有中国文化的印记;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古都都是模仿中国唐代长安城建造的;日本的佛教是在公元6世纪中叶经中国传入的,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也深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欧美文化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引导学生思考: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61页“活动”。五、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