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本节课的主体地理思想资源跨区域调配属于国土整治的范畴,对一个地区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课标 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理解选线的缘由,分析该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南水北调案例的学习,确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北京五棵松地铁站站台之下仅3.67米处,两条巨大的混凝土涵道横贯站台、穿行而过,来自千里之外的滔滔江水,由此奔腾北上。在站台上穿梭的人们不会知道,脚下竟是澎湃的水流。整个华北平原之上约1.2亿人,因为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自己的生活、城市的命运,都早已悄然改变。这项工程人称“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2014开工建设2002 正式提出南水北调1979孙中山提出“引(长)江济(黄)河”构想,毛泽东视察黄河提出“借点水来”发展历程【区别概念】: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①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来说。②水力资源是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又叫水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来说。③水利资源泛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1.阅读下列图片,归纳出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2.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1)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地区间水资源供需也不平衡我国北方人多,地多,水少。且季节分配极度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中海河、滦河和淮河流域人均水量最少,缺水问题最突出。而南方水资源丰富,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最丰富,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耕地比重仅占全国的1/4左右,人均拥有水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可实施南水北调程解决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常以洪水的形式流走。2)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措施。措施:1)跨流域调水 2)修建水库3)节约用水 4)减少水污染5)提高水价,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6) 海水淡化 7)植树造林8)控制人口数量9)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法治水(2)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1980年和200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比(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地理条件:1)径流量大: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干流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广(180万平方千米),水资源量大(占全国34%),属于我国的丰水区。2)流量稳定:长江年径流稳定,且季节分布较北方各河流相对均衡。3)横贯东西: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思考: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时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兴修水库三峡水利枢纽思考: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空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方案 东线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主要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到达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水量水质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势对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势北流有(无)现有设施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扬州江都抽水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 中线路线 从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开挖渠道,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水量水质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势对线路的影响 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往北方有(无)现有设施 有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可以利用,但需开挖输水渠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 西线(尚未开工建设)路线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穿越巴颜喀拉山,自流进入黄河上游地区。水量水质 调水量小,水质最好地势对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巨大有(无)现有设施 无,需要开挖输水隧洞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路线 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供水。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向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供水。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引水入黄河上游,供水给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重点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缺水问题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调入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 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优点 1)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2)水量大 3)过黄河后可自流 1)可自流供水 2)水量较大 3)水质较好 1)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2)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缺点 1)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2)水质较差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 1)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2)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二、南水北调工程【规律总结】1、工程量最小、见效最快的是东线。2、水质最好,解决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是西线。3、接近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中线,接近季风区分界线的是西线。4、全线可自流供水的是中线和西线。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自主探究】知识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分布不均: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气候湿润,雨季常有洪灾发生,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却雨量很少。解决水资源问题是加利福尼亚州发展的关键之一,于是加利福尼亚州修建了北水南调工程。旧金山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第一期工程建于1960-1973年,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该工程从加利福尼亚北部山区奥维尔开始修筑,通过一道大坝拦蓄上游3个湖泊和部分山涧河流的水量,形成库容量达到43.17亿立方米的奥维尔水库。奥维尔水库的建成,既可以控制北部经常泛滥的洪水,还可以引水向南,经费瑟河、萨克拉门托河及人工沟渠水道将水调到南部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达1 300多千米, 包括22座大坝、22座泵站和6座水电站。该工程解决了洛杉矶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对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思考:如何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影响?调出区调入区输水沿线地区1. 主体三、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思考:如何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角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2. 内容(一)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积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人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社会效益(1)南水北调工程能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人们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源,并保障工农业用水。(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3)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一)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积极意义2.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破除了调入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1)南水北调增加了调入区的水资源总量,有效保障了地区生态用水的需求,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2)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二)南水北调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带来不利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1)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淤塞航道。(3)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4)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思维建模】一、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1、调配原因:明确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对比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调出区:资源丰富。调入区:说明资源紧缺的原因,如分布较少、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和污染严重(水资源)等。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思维建模】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美国的北水南调;中哈石油输送、中俄的天然气输送。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和差异性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且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春夏多,秋冬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分布不均,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佳,因此需要进行的重点工作是( )A.大江大河的治理B.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C.跨流域调水工程D.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自主检测解析 第1题,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夏季风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不均衡,总体来说地区分布上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上是夏秋多、冬春少。第2题,由于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分布不均,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佳,因此需要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而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的重点工作就是跨流域调水。答案 1.A 2.C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完成3~4题。3.东线工程与中、西线工程相比的最大优点是( )A.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B.全程可以自流C.水量大,水质好D.可以大大促进供水地区的经济发展4.工程建成后,图中A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次生盐碱化B.洪涝加剧C.对水生生物生长不利D.水土流失解析 第3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以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第4题,华北地区如果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答案 3.A 4.A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