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身心健康度童年》课案设计一、教材和学生分析这节课选自《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就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所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一课主要讲解心理健康对于人的重要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接受会有一点的难度,四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所以讲解时我注重让学生理解人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养成良好的心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人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并教会学生如何判断一个人心理和生理是否健康,如何保持身心健康。过程与方法: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总结什么行为和心态正确。什么做法是不正确的。整个教学过程将借用多媒体播放图像和短片等,丰富教学容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三、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人的身心健康。四、教学难点增强身心健康有哪些方法。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六、教学过程出示课件:儿童健康图片导入新课。观看一段视频:大致内容在一家医院的同一病房里有两个得了癌症的病人,由于心态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其中一个一个月后就死亡了;而另一个积极地对待人生,用10年时间游完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还活着,并且病情得到了控制。让同学们来说说,得了同一种病的两个人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学生回答总结:1.活着的人病的不重。2.活着的那个人积极锻炼。3.死了的那个人没有钱了。4.活着的人没有对治疗失去信心.5.出示三幅图片。初步认识身心健康。……主要内容:一、人的健康包括哪些方面?(观看视频)学生总结: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1.生理健康教师讲解: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互动:同学们自己判断一下你的生理健康吗?(请同学们找出班级里偏胖或偏瘦的同学)教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呢?学生总结:下课踢球、打羽毛球、游泳、踢毽子、跑步……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相关运动的图片,并教育学生积极地锻炼身体。2.心理健康教师讲解: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面对生活情境时的所想、所感及其行动;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其他人;是指一个人如何对情境进行识别、判断和作出选择。心理健康包括缓解压力、处理人际关系、作出抉择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的人大多乐观自信;乐群友善,乐于帮助同学;勇敢坚强。突破难点:学生讨论探究。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学习有关知识;自我调节;和信任的人交谈;看心理医生。二、阅读《离成功有多远》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启发?三、总结本课并祝福学生健康幸福度童年。(幸福拍手歌)四、板书设计:身心健康度童1、 生理健康(运动)2、 心理健康(心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