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北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考试说明解读】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干知识,更是高中知识必要的载体,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西北地区的空间位置、掌握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发展,并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这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再加之于受层层山脉的阻挡作用,从而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围绕着“干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自然特征: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②水文:河流稀少而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③地貌:沙漠广布,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④植被:覆盖率低,东西差异显著(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⑤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在干旱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当地的人文环境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本节课以农业为例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以宁夏沙坡头从治沙奇迹到旅游胜地为例,提取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并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内容,经过前面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中国“区域”的学习方法,我们只需立足于教材,引领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本区域。从课堂的推进来说,要层层递进,不能只讲知识点,要把原因解释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分区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教学重点及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3.通过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教学方法】导、议、讲、练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片,并用手机播放谭维维演唱的《敕勒歌》,让学生感受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境界开阔,音调雄壮,此民歌道不尽我们对西北的赞美。西北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新课讲授)读图8-1-1 西北地区地形图,明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完成P71页的练习题——找出主要地形及河流。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图,并结合海陆位置,引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接下来 围绕着“干旱”,具体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和土壤,突出干旱,注重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强化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植被的差异性。立足于干旱的自然背景,导出水源是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而种植业则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灌溉的冲积平原上。(重点讲解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的灌溉农业)以宁夏沙坡头从治沙奇迹到旅游胜地为线索,讲解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并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干旱的自然环境2.草原与牧场3.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以上三点为本节教材的三个小标题 ,通过小结,让学生梳理思路,自查目标达成情况,形成知识网络,让知识系统化。第1页,共2页第 2 页, 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