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 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阅读各种地图和图表获取相关信息,描述出典型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点,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沙漠连绵,曾被人们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教材通过介绍波斯湾地区这一典型区域,展现了人们适应干旱环境,利用、改造自然,创造灿烂文化这一主题。
“石油宝库”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介绍了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展示波斯湾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石油开采、输出提供了条件。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苦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案例说明了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人们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体现了人们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过程中的创造精神。
教材以案例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图、图片、图表多种素材并用,有利于学生进行活动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说出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能够分析波斯湾沿岸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石油资源带给该地区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学会利用各种图表信息来更理解海湾地区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学习,体会干旱地区的人们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处的,从而感受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及其给该地区带来的变化 。
难点:
石油资源带给波斯湾地区的影响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呈现案例,让学生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2.地图教学法:借助多种图片,逐步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增强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出示漫画:油价又涨了。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区是哪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这一片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
(二)新课呈现
环节一:探讨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出示亚洲地图及波斯湾地区图片。 让学生回答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及三洲五海之地。
气候特征
学生看图说出这里的气候类型及特征,这种的气候对这里的工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过渡】 虽然这里的气候十分干旱,但上天给了这里一份莫大的礼物,那就是石油。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里的石油资源。
环节二:探讨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分布
1、出示“中东石油分布图” “西亚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它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一条巨大的石油带,其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西亚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石油分布,世界上有20个特大油田,波斯湾地区就占14个。西亚生产的石油90%以上供出口,其输出量约占世界石油总输出量的60%。西亚的石油开采具有投资省、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2、在图中找出主要的产油国。 【思考讨论】这些石油会运输到哪些地区?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海湾地区石油输出的方向及原因) 3、石油运输路线图  【思考讨论】中东地区的石油销往这些国家和地区时要经过哪些海域、海峡?
环节三:探讨石油给波斯湾地区带来的影响
师:波斯湾地区的石油生产和销售,使财富滚滚而来。可是,这里的石油资源过去一直为西方大国控制,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繁荣。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这一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83页,了解欧佩克概况。 1、石油给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带来了哪些好处?
石油还给波斯湾地区带来了什么呢?
教师出示图片: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你能用所学知识试着分析一下美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吗? 3、假如你是波斯湾地区国家的领导人,在石油输出得到大把外汇后,你会怎么样利用这些财富来改变当地人们的生存状况?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从发展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等方面进行讨论。) 小结:海湾地区的国家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海湾地区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处的创造精神。 【思考讨论】这些石油输出国现在靠石油成为富国,但是将来石油资源开采完了,这些国家将如何生存与发展? (教师启发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引导点出“可持续发展”观点。) 五、课堂总结:
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的宝库,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石油的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石油的出口也改变了波斯湾地区国家人民的生活。但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展旅游业等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七、【板书设计】:
干旱的宝地
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气候特征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
该区的石油特点
主要的产油国家
石油输出路线
三、石油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