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复习:“十四五”规划中的地理考点2022年历史与社会中涉及“地理”部分,“十四五”规划中的地理考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文本,超7万字,配了7张图。适合: 教师、九年级学生今天我们谈谈这7张图。单独看,它们分别展示了我国能源、粮食、城市、生态、交通等方面未来5年的部署。放在一起,这些图则勾画出2025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和我们生活的变化。(图1 “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一)能源:灯还是原来那盏灯,电不是原来那种电了这张图里,西电东送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内涵更丰富。布局的核心词是:清洁。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设水电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开发为主。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将成为主体,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图2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示意图)(二)粮食: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张图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绿、红两个区域整体上位于“胡焕庸线”以东。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河套平原。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以及海南岛。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这样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他注意到,近两年我国每年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明显增加。而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粮,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赵皖平说,不仅如此,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示意图中白色区域,基本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北方防沙带重合。联系起来看,生态屏障建设可为粮农安全护航。(图3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三)城市:人是核心,城市群发展这张图的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横向,一条是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纵向是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这就是规划纲要草案里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图中标注了19个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依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它们承担不同的使命: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9个——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城市群。“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结合近期的城市体检报告分析,目前存在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密、功能布局不均衡、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今年将实施八个方面的城市更新行动。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也指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这样的城市群是数亿中国人的期盼,意味着既居住在山水田园环境中,又能享受城市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图7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集中在“三区四带”让我们看这一张关于家园的图。这张被深深浅浅绿色铺满的图,展示了今后5年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十三五”规划中有一张“全国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侧重从开发视角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张图,紧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可见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从图中看,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规划落地,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支撑。图中几十个绿色圆点,代表今后5年我国计划实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程。高吉喜说,今后国家的资金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以北方防沙带为例,今后5年,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落地实施,这里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黄沙渐退、绿意铺展,中国人的治沙传奇将在这里延续。(图4 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图5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图)(图6 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五)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基本建成前面讲了四张全国性的图,现在讲三张区域图,它们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它们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三个区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说,以长三角为例,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1.7万公里,其中高铁9500公里,除舟山这样四面环海的城市,长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铁。轨道交通,具体说,由四张网构成。最大的是国家级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格局;其次是城际铁路网;再次是市域(郊)铁路网;最小的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根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第二张网和第三张网将增加运营里程3000公里。地铁也将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四张网在逐渐联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说,今年底高铁将覆盖广东省所有21个地市,未来要推进四张网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吴向东说,由于信号、供电等标准的不同,四张网完全融合有难度,但便捷的换乘正在实现,很多车站有了零换乘、同站台换乘、旅客最短距离换乘等设计,出行更方便。通过7张图,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吧!试题链接1. 2021年5月,《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海上能源基地”。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能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该能源是( )A. 新能源潮汐能B. 清洁能源风能C.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D. 常规能源石油【小题2】山东提出“打造海上能源基地”是基于( )A. 保障能源供应B. 土地资源丰富C. 提高单位产值能耗D. 完成经济目标【答案】 1. B 2. A【解析】【小题1】据图分析,该能源丰富、较丰富区位于沿海和北方地区,内陆地区有可利用区,不可能是潮汐能,应是清洁能源风能,A错误,B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沿海较贫乏,内陆地区更丰富,C错误;我国中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石油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B。【小题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打造海上能源基地”有利于保障能源供应,A正确;土地资源丰富、提高单位产值能耗、完成经济目标不是开发能源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2.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以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下图为“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城市中,地处“两横三纵”节点城市的是( )A. 上海福州 B. 武汉兰州C. 重庆郑州 D. 哈尔滨广州(2)有关城市群发展方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北部湾城市群——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B. 兰西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沿边开发开放布局C. 关中平原城市群——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D. 长三角城市群——依托资源、地缘优势,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华南”【答案】 1. C 2. 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州和哈尔滨并没有处在横向铁路的节点处,A、D错误;而兰州也没有处在纵向铁路的节点处,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和郑州都处在“两横三纵”铁路线的节点处,C正确。故选C。(2)北部湾城市群地处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A错误;兰西城市群距离我国边境较远,并不属于沿边开发,B错误;关中平原城市群制造业和服务业较发达,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的先行区,C正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资源较匮乏,D错误。故选C。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期以来,粮食、木材、煤炭、石油、机械装备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外运产品。近年来,随着森林保护和取消计划性粮食调拨,木材和粮食的运量锐减。由于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和向日、韩、俄三国出口焦炭增加,以及受国内建材运量增大等因素影响,2019年黑龙江省提出扩建水运港口和加强水运航道建设。2021年,黑龙江省发布“十四五”交通建设规划:新建高速铁路800km;新建改造普速铁路1250km;新建改造铁路专用线100km;增加公路建设线路,提升公路建设等级,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下图示意黑龙江省交通运输概况。概括黑龙江省2021年“十四五”交通建设规划加大铁路、公路建设的意义。【答案】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综合运输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区域互联互通。【解析】在发展水运的基础上加大铁路公路建设,有利于完善交通运输网,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铁路、公路可以弥补水运的不足,新建高铁、公路、农村道路,加强了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各种要素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改造普通铁路1250km、新建改造铁路专用线100km,提高了运输效率,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