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本》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二、教学策略本节学习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本课时为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以及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作为认识地区和国家的第一节学习案例,需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我们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导入,引导学生去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从而了解日本的基本概况,又通过日本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对比,分析出日本的气候特点。多火山地震是日本典型的特征之一,这里通过图像、文字以及板块运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最后通过讨论防震减灾的措施提升学生的防灾意识,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观看图片,引入新课 【播放图片】 疫情期间,日本向中国捐赠物资上的标语 观看图片,思考日本与中国的联系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日本的地理位置概括明确: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领邦。过渡:为什么说日本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环节二 日本的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 根据地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领土组成 根据地图思考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概括明确: 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日本绝大部分领土位于30°N~45°N之间,属于北温带; 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环节三 日本自然环境特征 【合作探究】 第一组:读“日本的地形”图,找出富士山和关东平原,并尝试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第二组:在图7.2中,尝试描出日本海岸线,并说说日本海岸线有何特点。 第三组: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判读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及 分布。 根据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思考日本的地形特征、海岸线特征及气候特征 培养学生区域分析的能力概括明确: 日本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狭小,沿海分布;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日本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本州岛北部及以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本州岛中南部及以南地区。【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1: 在纬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比较北京与东京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综合探究2: 结合“日本的地形”和“气候分布”图,分析日本河流有何特点。 结合地图和材料,以及已有知识,综合分析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自然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的概括明确: 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更温和湿润; 日本的河流短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环节四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展示材料图片】 日本多发火山、地震 【合作探究】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 措施? 火山除了会带来危害外,有没有有利的一面呢? 根据材料和板块构造示意图,思考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影响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概括明确: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日本会举行抗震演习、日本的民居多采用轻质材料建造; 火山带来了独特的风景,肥沃的火山灰和地热资源。环节五 当堂练习环节六 课堂小结四、当堂练习读“日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真实的( )A. 享受美味生鱼片 B. 到热带雨林探险C. 游富士山,泡温泉 D. 观赏樱花2.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太平洋的东岸B.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D.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参考答案】B;C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日本一、日本的位置及领土组成二、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特点2.河流特点3.气候特点三、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