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七课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CONTENTS目 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一部分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壹我国为什么重视法律的制定与完善?0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0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知识拓展:(P73页三单元导言)3.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74页第七课导言)4.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现代化。注意:“法制”和“法治”的区别法制 法治区别 内涵不同 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静态的。 指运用法律制度进行治理,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动态的。从实践上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联 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二部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疫情防控期间,违规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将受到何种处罚?云南突发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会封城吗?封城防疫谁说了算?疫情期间公民需要提请诉讼申请怎么办?疫情严峻之际全民呼吁禁吃野味,如何从根本上管住嘴?一问一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 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由国务院决定。未取得许可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机关可以依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予以取缔,对承办者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透过疫情说一说我国的法治建设涉及的主体有哪些,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个《决定》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为各级执法、司法机关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据。疫情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交诉讼材料,在线诉讼,各地人民法院在“以事实为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裁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区分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知识延伸0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02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3.依法治国的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三部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01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05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04坚持人民主体地位。0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叁①②原因要求1、坚持中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张三用了别人家鱼塘的救自家鱼塘的鱼苗而毁了别人家的鱼苗,为什么就叫紧急避险呢?为什么法律不能以人的智力、身份而有不同?为什么紧急避险不能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 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要坚持的什么原则 1. 他保留了两万元的鱼苗和公共安全,维护了人民的利益。2. 生命无价,无论是谁的生命都是无价的,不因为智力、身份不同而不同。故法律不能以人的智力、身份而有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 如果法律认同紧急避险以别人生命为代价,那么就会道德崩溃,社会就会失序。所以法律必须尊重道德,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探究与分享|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①②原因要求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①②原因要求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①②原因要求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从流氓罪出台到被废除,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要坚持的什么原则 “流氓罪”出台到被废除 70年代末期 ,我国待业青年超过 2000万。其中少数人闲来无事,组成各式各样的犯罪团伙,调戏妇女、殴打群众、欺行霸市等等,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影响了经济发展。 1979年《刑法》正式出台"流氓罪"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了6种提高量刑幅度的犯罪,流氓罪列于首位。 随着改开深入,经济发展,就业充分、法治建设完善,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流氓罪被废除探究与分享|提取视频关键信息思考∶从流氓罪出台到被废除,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要坚持的什么原则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原因总目标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知识体系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共25张PPT+3个内嵌视频).pptx media1~1.mp4 media2~1.mp4 media3 .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