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学习议题1.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2.符合国情民族区域自治3.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科学精神:辩证看待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法治意识: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族共同创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宗教活动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公共参与:参与民族大家庭建设(一)议题一: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1.960平方公里土地 56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是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统一各民族有自己历史和文化多元一体2.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特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共同缔造了 多民族国家统一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4. 统一、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主权从外交部赵立坚答记者问的视频说起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对外独立性主权基本特征国际交往中,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4. 、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主权 统一中央 统辖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一般行政地方高度自治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自治权一个中央政府一部宪法(二)议题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分布图1+55汉族+55少数民族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关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2)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3)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少数民族人大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民族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民族团结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基础前提前提物质保证物质保证(二)议题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社会主义 的建立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 系长期奋斗中形成相互依存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传统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背景有三因素(2)含义在 下,在各少数民族 的 设 ,依法行使 的制度。国家统一领导聚居自治机关自治权前提和基础不是“居住”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核心内容5 个30 个120 个由全国人大批准的建置由国务院批准的建置村找县乡找省市县都找国务院全国人大批省建村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立法权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财政经济自治权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文化、语言、文字自治权变通执行权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国务院批准,依照军事制度和实际需要社会治安公安部队组织公安部队权等在 下,在各少数民族 的 设 ,依法行使 的制度---- ----- 制度聚居自治机关自治权地方宪法还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公民担任。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及自治机关所属部门干部,也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员。国家统一领导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3)特点宪法明确规定:各个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5)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2)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结合起来,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职责。重要保证;一力、二热爱、一捍卫、一保卫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几乎都有宗教信仰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彝族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满族信仰萨满教;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瑶族信仰多神。(三)议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对于改善和发展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有极大的意义,因此,我们的法律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公民信教与不信教的权利和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公民有信教的权利也要履行信教义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分离。妨碍国家教育制度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原则: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作贡献。课堂总结(一)议题一: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1.960平方公里土地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56民族2.多元一体3.共同缔造了 多民族国家统一4. 统一、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主权(二)议题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含义、背景、意义、如何完善(三)议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 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意义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政策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佳节。2019年6月5 日,德清新市镇开展了“粽叶飘香话端午 少数民族一家亲”活动。各族同胞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友谊,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建设中。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A.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巩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差别课堂演练A2.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 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①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D3.宗教界委员要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主要说明我国( )A.宗教性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B.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C.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D.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x 赵立坚答记者问.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