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潮”“国风”是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型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潮”“国风”是当下最典型的表达。憨态可掬、圆润调皮的“唐宫小姐姐”,“纸扇飞舞,衣袂飘飘”的意气少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洛神水赋》,从街头行走的“汉服小姐姐”到拥趸众多的“国风歌曲”,《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文娱节目、《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国产动漫,“国潮”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并创新传承,频频引领文化新风潮。1、何为“国潮”?“国”即中国,“潮”是潮流,“国潮”是中国原创品牌深植中华文化基因,打造多样化文创产品而带来的一种消费潮流和风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引发的新潮流。国潮在表现形式上,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国潮在载体方面,比如文创产品、服饰(在服装上,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元素,结合潮流的款式)、美妆(将古典美学形式以华丽或简约的表现方式融入国货品牌)、配饰单品。“国潮”的骨子里,暗藏着四个元素:第一是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特色是国潮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基础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无论是承载着华夏千年文化与审美的汉服出圈,还是今夏各大旅游景区文创雪糕的刷屏大战,抑或是近期走红的黄鹤楼诗词瓶,近年来备受大众追捧的国潮热点,几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子。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既实现了品牌自身的革新重生,也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碰撞融合。当下的国潮是人们基于文化基因、时代记忆、民族精神等因素,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形成的文化符号的追逐。第二是中国品牌。它是“国潮”的载体。“国潮”想要在市场空间流动,就需要品牌来作为它的载体。过去,我国本土品牌是“代工、促销、内销、耐穿耐用”的代名词,如今通过大量的原创设计和自主创新,让“国货”呈现时尚面孔,全面渗透到消费领域的全场景,吸引着年轻一代消费人群,引领着当下的时尚潮流。国货品牌之所以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其中包含的民族情结外,高质量国货产品也是人们愿意为其买单的保证。过去受技术、理念、创新能力的限制,“中国制造”常常被误贴以“平价代替”“打版抄袭”的标签,消费者对国货品牌自然缺乏信心。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中国制造”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向“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为国潮国风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是新时代人群。“国潮”的诞生,得力于新时代人群的消费追求,他们更追求个性和自由,喜欢尝试新品,喜欢尝试未知。“Z世代”(时代青年)是支持与推动国潮国风蔓延的主力军。《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国货消费中,“后浪”积极性明显高于“前浪”,90后年均支出5307元购买国货。新消费背景下,“网生一代”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一方面,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热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认知和理念不同于从前,不再盲目追随国外品牌,开始选择“潮流时尚”与“品质、性能、价值”并重的中国品牌。近年来,“Z世代”对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不再趋之若鹜,而是乐于买国货、用国货,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古镇身着汉服的翩翩少年,还是热衷于非遗文创、国粹国货的青年,都是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化认同,充分唤醒了青年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情感。这股热潮,不仅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也体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第四是创新,国潮的根是中国制造,国潮的背后是供给创新。当前,这种“国潮”成为“国际潮”,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锐设计师开始纷纷推出融入中国元素的原创设计,着力将国潮推向世界。国际时尚圈也将中国的刺绣、盘扣、龙凤、祥云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中国文化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借鉴。2、何为“国风”?“国风”意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蕴含中国特定元素的艺术形式。“中国风”采用中国式的物象、符号、技法,以情、趣、新、意营造共情体验与共鸣,并借以音乐、绘画、服饰、建筑等形式进行叙事表达。国风就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元素,可以是仙鹤,各类祥云,山纹,古建筑,服饰,花框,花窗,插画等。 3、澎湃“国潮”背后的深层动因国潮在2018年开启元年。在2019年迅速高涨。国潮澎湃,从服饰、美妆到餐饮、文化领域,这股潮流热度不减。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无论是承载着华夏千年文化与审美的汉服出圈,还是今夏各大旅游景区文创雪糕的刷屏大战,抑或是近期走红的黄鹤楼诗词瓶,近年来备受大众追捧的国潮热点,几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子。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既实现了品牌自身的革新重生,也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碰撞融合。 ②国潮国风热折射出的是国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国潮国风的兴起,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国民确立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情感所寄。国风国潮流行是新时代中国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显性体现。表现国风国潮,本质上是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领悟和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厘清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与生命缘起,洞悉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与当代价值,选择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相向而行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其次,需要从历史遗迹、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中寻找创作源泉,选取适合影视化表达的内容、素材,结合新的艺术和技术手段,还原、再现历史场景,创造、创新表达方式,把标志性、符号化、易传播和具有亲和力的内容,作为国风国潮的主攻方向。 ③究其本质而言,国潮国风热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与传播。这股风潮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其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而且又使传统文化融合了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充分展现了内在魅力;这股风潮增强了文化的社会塑造功能,增强了中国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引领力,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④国家力量筑牢民族自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为中国自主品牌汇聚了葳蕤蓬勃的发展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恢复一枝独秀,充分展现出大国实力,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空前提升,为“国潮”势如破竹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追根溯源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⑤政策红利助推国货自强。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鼓励国货品牌讲好中国故事,重塑国人对中国品牌的信心。保护知识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⑥“Z世代”(时代青年)是支持与推动国潮国风蔓延的主力军。《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国货消费中,“后浪”积极性明显高于“前浪”,90后年均支出5307元购买国货。新消费背景下,“网生一代”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一方面,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热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认知和理念不同于从前,不再盲目追随国外品牌,开始选择“潮流时尚”与“品质、性能、价值”并重的中国品牌。近年来,“Z世代”对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不再趋之若鹜,而是乐于买国货、用国货,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古镇身着汉服的翩翩少年,还是热衷于非遗文创、国粹国货的青年,都是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化认同,充分唤醒了青年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情感。这股热潮,不仅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也体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4、如何让“国潮”永远潮起来,成为“国际潮”?①找准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才能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活泼有趣、时尚多元。近些年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是“国风热”“国潮热”: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填词谱曲,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诗巾”,一键下单即可收到丝巾实物;汇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也在文化消费新模式的引领下,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②厚植文化自信,支持国货品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选择价值内涵高度一致的文化元素,建立系统、科学、成熟的“品牌+文化”运作体系,打造具有时代元素和现实意义的“国潮”产品。③用技术打造过硬实力,筑牢国货品牌核心竞争力。要严格把控国货产品品质,加大科研投入,寻求工艺突破和材料创新,通过挖掘消费者深层次消费需求,进行适时适配的产品创新,推出更多讲究技术内涵的“国潮”产品;强化品牌管理,助力老字号和国货经典品牌优化升级,挖掘品牌内涵,用年轻化、个性化、流行化的方式讲好品牌故事;鼓励国货新品牌高起点定位,既要“颜值”,也要“物超所值”,凝聚文化认同;构建“国潮”市场现代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有利于“国潮”品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吸引高端设计师、数字化营销管理和关键技术人才投身“国潮”,为国货品牌持续创新提供不竭动力。④多场景参与全球竞争,彰显“中国创造”实力。“国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华彩亮相,让“国潮”永远潮起来,成为“国际潮”应通过举办精品“国货”行业展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国产品牌发展;引导鼓励中国品牌探索与境外经贸合作、联动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变;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将具有浓郁东方文化意蕴的国潮国风,融入文化内容的生产与推广中,打造多样态文化内容,面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5、典型试题引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老字号焕新、新消费崛起、众多中国品牌纷纷“国潮化”,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在国内外圈粉无数,留下众多发光瞬间。专家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解读:国内进入物质充裕时代,“Z世代”(95、00后,即新时代人群)消费者成为主力,其消费行为呈现重品质、个性化等特征;传统国际一线品牌对新消费主力而言,品牌形象略显错位,性价比不足;对年轻一代而言,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国货具有心理、情感和文化上的优势;中国制造及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和高效,不断输出有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和研发成果;国货赢得好的口碑和高复购率,穿越周期,得益于产品中凝结的匠心;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磨练,“入世”20载的风雨,全球化浪潮的洗礼,才换来了国货品牌回归舞台中央。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揭示近年来我国国货崛起的奥秘。①居民收入增加,推动人们国货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长。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带来消费心理和观念改变,推动国货需求上升。③用工匠精神打造国货精品,性价比更高,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强大的制造能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奠定了国货崛起的坚实基础。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国货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其符号、形象等要素既根植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来自风雨兼程的记忆。当前,“国潮”之风大放异彩:以白酒而闻名的泸州老窖勇于创新,凭借质量与口碑推出同名品牌香水,虏获大众喜欢,走出独具特色之路;童年记忆大白兔奶糖携手美加净,结合现代元素,推出限量版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国潮”红海里,故宫不断融合新元素,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五毒饼”“熬夜水”“大白兔香水”……诸多老字号跨界破圈,跟年轻人玩到一起,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中国气息老干妈融合传统元素推出卫衣单品,引领时尚潮流,登上纽约时装周,展现国潮文化。一个个国货品牌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成为拥抱网络世界和消费市场的“爆点”。中华传统文化由此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激起人们心灵深处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文化自信也得以不断巩固和提升。(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原理,说明“国潮”之风为什么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10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3分)国货品牌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抓住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增强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3分)②国货品牌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勇于创新,既注重客观条件,又恰当运用主观条件,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2分)③在国内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既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2分)(2)请你为国货精品拟定两条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答案示例:国之品质,货比万家;国货国人享,价优质更优;传承弘扬老字号,创新发展老品牌;等等。(每条广告词2分,答出2条即可。本问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22年政治高考命题素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牢牢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是高度统一的,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意志,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之上,有效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③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④依法治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化、法律化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人民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确保国家治理中的人民主体地位。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能够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地代表人民利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②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来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①“公民”的范畴大于人民,凡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就的中国公民,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人民的敌人。②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是人民的范畴,都是国家的主人。选民都是人民,但是人民还包括年龄未满18周岁,和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第二、人民代表:选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①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他们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积极宣传并带头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②要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建立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③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A:人大代表的义务:①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③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B:人大代表的职权:①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的权利;②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的权利;③提案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④质询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短答复的权利。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①要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完善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②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即“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一府一委两院”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要完善人大监督制度,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③充分发挥“人大协商”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的重要作用。人大协商是指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正式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前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共同商量以便形成一致意见的协商民主形式。人大协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汲取群众智慧、解决现实问题、求得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第四、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一委两院”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是它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一府一委两院”去贯彻执行。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有法可依),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有法必依),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