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课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课标要求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关键能力: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能够通过相关实例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能够正确看待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重点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 1、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议题 主议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 子议题:1、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地理,谈谈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解? 2、结合视频,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的,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少数民族发展? 4、结合调研,你如何认识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多民族乡亲欢聚一堂共庆新年! 观看视频 思考议题 初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结合视频思考我国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1: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地理,谈谈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解? 探究成果: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树立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认同我国的单一制和行政区域类型,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分析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并进行比较,理解自治权和主权的关系。 结合视频,思考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学习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理解各方针之间的关系。 探究2:结合视频,谈谈对我国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的认识? 探究成果: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3、自治权与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1)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 (4)民族三方针之间的关系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新型民族关系之间的关系,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结合《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思考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少数民族的发展,进一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探究3: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少数民族发展? 探究成果: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内涵 (2)必要性 (3)民族自治的地方和自治机关 (4)核心内容——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能够通过相关实例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视频,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结合《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阐述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探究4:结合调研,你如何认识我国的宗教政策? 探究成果: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理解并认同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树立科学精神,站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学习并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标要求2.3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法治意识: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议题主议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子议题1: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地理,谈谈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解?子议题2:结合视频,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的,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怎样的?子议题3: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少数民族发展?子议题4:结合调研,你如何认识我国的宗教政策?多民族乡亲欢聚一堂共庆新年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子议题1、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地理,谈谈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解?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民族格局特点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多元: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体: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3)各族人民的贡献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子议题2、结合视频,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的,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怎样的?云南省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原资本主义制度自治程度 / 自治程度低于特别行政区 自治程度较高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3、自治权与主权(1)主权(国家集中行使)①含义: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②基本特征:对内至高无上新,对外独立自主性③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单一制国家)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2)自治权(体现民主)①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②权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自治权≠主权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1)民族平等①含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③注意: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异,民族平等侧重政治上的平等,但各民族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展等,是不一样的!(2)民族团结①含义: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②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含义: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③注意:繁荣不仅仅指经济的繁荣,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发展。(4)民族三方针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子议题3、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少数民族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①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领导②地位:基本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③条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聚居≠居住④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必要性: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民族自治的地方和自治机关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没有自治权)。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③自治机关的双重身份和两类职权: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4)核心内容——自治权①含义: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②权限:民族自治地方属于一般自治,特别行政区属于高度自治,但两者都不是完全自治!③权力:A、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C、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D、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子议题4、结合调研,你如何认识我国的宗教政策?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介绍,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亿人。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信不信的自由②信哪种教的自由③信哪个教派的自由④什么时候信的自由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注意:1、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共青团员,同共产党员一样不允许信仰宗教)2、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内容A、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B、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C、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D、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②原则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注意:1、邪教不是宗教。当今世界,邪教兴风作浪,已成为一大公害。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2、主要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取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3、国家态度:取缔、严惩(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内容A、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B、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C、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D、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②注意A、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B、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C、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重要任务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②具体要求A、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B、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C、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D、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课堂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格局行政区域类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x 6.2.1多民族乡亲欢聚一堂共庆新年.mp4 6.2.2《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发布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少数民族发展.mp4 6.2.3庄严在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调研时强调_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_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mp4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