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冲刺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文明与家园【中考考情】考点 课程标准 2022年命题预测守望精神家园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1.背景:英模人物的事迹及优秀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文化遗产;抗疫中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等等。2.角度: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要求;民族精神的内涵、价值及做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要求;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及要求建设美丽中国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背景: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到山西等地考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等等。2.角度: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及做法;美丽中国的内涵;保护环境对青少年的要求等【思维导图】【考点串联】【话说考点】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锻炼自强品格,树立诚信意识,孝亲敬长,增强劳动意识;我们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制度自信,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培养崇尚法治的精神。【考点梳理】考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么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践行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信、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等)(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3.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①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③××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2)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考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考点3.人口资源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我国人口现状及国策: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新特点: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生育政策会不断完善。2.我国资源现状及国策: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我国环境现状及国策: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存在的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考点检测】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日照市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在价值内涵上认知、思想感情上认同、学习生活中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广大师生内心深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价值引领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③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冰火相约,激情“飞扬”。2021年2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问世。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以氢作为燃料,除了环保属性外还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下面对“飞扬”设计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运用碳纤维,说明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强②火炬的整体设计独特,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外观采用祥云纹样、剪纸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④选择氢作为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践行了绿色奥运理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某校九年级班长王小虎,4年如一日,在校园里坚持帮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几乎不能站立的同学洗漱,从宿舍背着他去教室上课,用一个人的双腿,走出两个人的上学路。王小虎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践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B.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D. 诚实守信、见利思义4.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以下名言诗句体现了这一主题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④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5.以诗词为媒,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记住乡愁》《经典咏流传》等系列诗词文化类节目。这样做( )①能保证国运不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发展②能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是在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这一千年大计的是( )①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与环境,加快经济发展④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2022年两会热议话题“延迟退休”引发社会争议。“延迟退休”被提出来的原因涉及我国人口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 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C. 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D.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8.中国曾是全球最大“洋垃圾”进口国,然而,并非所有“洋垃圾”都能“变废为宝”,一些未经分类、管理不妥、品质劣质的垃圾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自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 )A. 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对外关系B. 体现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已实现生态文明C. 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D. 说明我国现阶段要把环境治理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9.《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1.1万个、累计2.3万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其他村庄实现无害化化粪池或粪污处理站基本全覆盖,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率达到100%。实施这一方案的目的是( )①开发利用水资源②改善人民生活环境③提高城镇化水平④建设美丽乡村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10.云南普洱茭瓜塘,大力保护湿地,鹭鸶等鸟类重新到此安家;陕西洋县茅坪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金丝猴常来村里“串门”;山东长岛开展海洋修复,大叶藻、海萝重现天日……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得到根本改变C. 表明绿色发展深入人心D. 人类有责任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补偿和修复二、材料分析题11.材料一:华阴老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音乐形式,为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双泉村所独有。据研究,老腔实际由船工号子演化而来。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因此,老腔被称作“中国戏曲的活化石”。(1)简述华阴老腔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的原因。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潮州市考察时强调,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2)分析珍惜和保护广济桥等历史文化遗产的必要性。12.材料一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材料二 从李子柒到阿木爷爷,从中国田园生活到传统工匠技艺,越来越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能够成功走向世界,凭借的就是一份专注和匠心。他们或许并不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但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对每一件作品的尽心尽力,对每一个制作环节的严苛追求,恰恰又是对匠人匠心的最好诠释。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进入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2)从李子柒到阿木爷爷,他们成功背后凭借的不仅仅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扎根在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请谈谈他们的成功经历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哪些重要启发。13. 材料一:漫画《无家可归》材料二: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其亮点有: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加强禁捕管理和执法工作等;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本法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1)结合漫画分析长江鱼“无家可归”的原因。(2)结合两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让长江鱼“有家可回”?三、生活探究题14.【向榜样学习 立家庭美德】材料一 在习近平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幅他拉着母亲的手陪母亲散步的照片,这是一幅温馨而幸福的画面。生活中,习近平非常孝敬父母,一有时间就会回家陪父母吃饭、散步、聊天。孝敬父母,习近平一直是我们的榜样。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对学生进行孝亲敬长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围绕这个主题设计几种活动形式。(2)请你向大家介绍你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3)习近平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谈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4)请就如何传承中华孝文化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10 BDCDD BDCCB材料分析题11.(1)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它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等等。(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等等(3)“女排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面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4)传承女排精神,拼搏向上永放光芒;弘扬女排精神、团结奋进为国争光。12.(1)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中华儿女的劳动热情和勇气;有利于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2)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3.(1)①工业化进程加快,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坏了长江鱼的栖息地。②环境污染严重;③人类过度捕捞等。(2)①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自然规律,不凌驾自然之上;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②完善立法,制定完善《长江保护法》等系列法规;严格执法,政府加强非法捕捞与渔具监管;公正司法,加大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全民守法,消费者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抵制食用野生鱼;渔民要积极拥护党的政策,转产转岗;餐饮企业要守法与诚信经营,不制作销售野生鱼;周边生产企业要守法生产,自觉维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强道德建设,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文明修养。三、生活探究题14.(1)主题班会、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辩论赛、手抄报评比,图片展览等。(2)如善良、节俭、友好、爱国、自立、坚强、勇敢等。(3)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④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4)①做中华孝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践行孝文化。如:思想上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学习上努力上进,让父母高兴。④向孝心少年等楷模学习。④向周围的人宣传孝文化。⑤勇于指正并批评不孝的行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