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冲刺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0 和谐与梦想【中考考情】考点 课程标准 2022年命题预测中华一家亲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背景:2022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援疆、援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香港国安立法;反对“台独”等。2.角度: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分裂的要求;一国两制的内涵;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等中国人 中国梦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背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启;中国梦系列活动;习近平新年贺词;东营市2022年两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等。2.角度: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奋斗;做自信中国人;等等【思维导图】【考点串联】1.对国家有认同。(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责任、正面的情感体验等要点结合使用)2.对文化有底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与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中国精神等要点结合使用)3.对发展有信心。(坚信社会主义道路九上人间正道,坚信中国的发展,坚信能创造中国奇迹)【考点梳理】考点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91(1)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 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P97(1)要反对分裂。即: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维护国家安全;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新疆和西藏的宗教分裂活动)(2)正确认识“一国两制”(香港的骚乱形成的冲击要正确认识)P100-102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考点2.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P107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发展上看正处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期、从国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考点3.中国梦,中国自信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四个要点)(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结合课本P112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文明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做自信的中国人(1)对国家有认同。(2)对文化有底气。(3)对发展有信心。【考点检测】单项选择题1.“同心掬得满庭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②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③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原则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3.针对美方日前有关美中关系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美方没有资格对中国说教或指手画脚,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我们在安克雷奇不吃这一套,在天津更不会吃这一套。我们中国人的底气来源是①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国式民主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②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和坚定不移的意志③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谋求合作共赢,始终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④现在的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新成就让中国人更加自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为确保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充分反映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②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④能从根本上解决香港问题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2022年16岁的小明读九年级,跟本班同学一起畅谈未来的梦想,同学们的美好愿景与新时代发展的节点相符的有①芳芳说:“暑假回家,领略家乡人民决胜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面貌”②潇潇说:“我23岁大学毕业后,积极投身于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小明说:“30岁的我们,就可以见证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于世界东方”④小凯说:“30年后我们再相聚,举杯同庆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大中国,高歌赞颂和谐美丽的现代化祖国”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7.有网友说:“这几年来,我们年轻人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面对西方的一些‘傲慢与偏见’,不再卑怯、沉默,不再崇洋,理直气壮‘怼’回去,或以‘自黑’方式调侃。”……一代人的命运总是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这是一份自尊,更是发自肺腑的自信。这种自信主要表现为( )①对国家有认同②世界有贡献③对文化有底气④对发展有信心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8.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中唱道:“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那一天,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2035年我们国家要实现的目标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新时代的自信中国人( )①对国家有认同,具有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②对文化有底气,坚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③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唯一正道④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既满怀激情又锲而不舍,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10.近段时间,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彻底火了,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对话”100年前的“新青年”,将寻梦之旅继续进行下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言,这里的“梦”指的是( )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二、材料分析题11..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3) 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12.中国正在研究制定“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精准打击岛内外的台独势力;《香港国安法》的生效,让分裂国家、反中乱港的“港独”分子闻风丧胆;《反分裂国家法》更是一把高悬在“疆独、藏独”等一切国内外分裂势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行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1) 请你谈谈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的原因?(2) 反对分裂,要求我们应当怎样做?(3) 就你所知道的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请你向同学们分别进行简要宣讲。13. 材料一: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经历抗“疫”,广大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认同!材料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病毒肆虐,全国上下英勇奋战,各行各业同心协力,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民者、志愿者……扛鼎逆行勇战矣!(1)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认同!”增强了我们的制度自信,请问还有哪三个自信?(3) 各行各业都在为国家作贡献,作为青少年你应该怎样做?三、生活探究题14.2021年,风雨兼程,中国交出漂亮答卷;2022年,规划开局,中国踏上新的征程!某校九(5)班开展“逐梦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进来。风雨同舟 自信前行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气势汹汹,一场大考考出了家国同心、万众一心。庚子之夏,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各地各部门以汛为令,取得防汛救灾重大胜利……万万千千的我们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定自信。(1)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我们自信的根源。关注民生 温暖你我2021年,面对冲击、挑战,党和政府把就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书写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民生答卷。(2)结合所学,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会有这些温暖之举?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2022已经翻开全新的一页,你们也将走进中考的考场,迎接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验。无论如何,都必须坚持和坚信:2022年会更好,梦想一定会实现,做自信的中国人!(3)在崭新的2022年,你准备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10 BBDDD BCBCD材料分析题11.(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3)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新边富民行动。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12.(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遗殃。(2)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3)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13.(1)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疫情期间,自己做好防护,听从学校安排,科学防范,不传谣不信谣,等等。三、生活探究题14.(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3)①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网既果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澳而不舍。③要不忘初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由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④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