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1.能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明白法的本质及决定因素。 2.明确法的职能,了解我国的法的本质。 3.掌握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明白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法的原因。 1.政治认同:了解法律发展的历史,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的精华。2.科学精神: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法制建设的历程。3.法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法律,坚定四个自信。1.教学重点:法的本质及职能 2.教学难点:我国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议题任务我国的法律发展历程及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2我国宪法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宪法发展史结合视频,谈谈你对我国宪法的认识。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法的产生:法律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的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法的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1.人类法律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古代近代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模式。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法学理论和学说。它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思想的积极因素,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和法律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使法学成为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法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也将随之消亡。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人类法律文明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产生及本质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初步产生的。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及维护公共管理秩序,又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在阶级社会中,法反应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决定因素(发展规律)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特征法的特征特征一: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表现:①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③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又 平等地履行义务。特征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国家机关按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国家赋予生活中某种行为以法律效力。特征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违反法律会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他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职能对点训练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致富购粮款。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对点训练1.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关于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②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④法是依靠道德力量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对点训练2.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下列案件主要体现法的社会职能的是( )①2019年10月,台湾省居民李孟居因涉嫌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逮捕②2019年7月,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中副总裁被拘留③2019年12月,“梦幻西游”直播侵权案终审,网易获赔2 000万元④2020年元旦当天,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非法集结及藏有攻击性武器的人员约400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C对点训练3.《说文解字》对“律”的解释是:“律,均布也。”均布,是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仪器。把法律一词中的“律”字比作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人们必须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材料主要说明了法律(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只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约束所有人的行为D.只规范被统治阶级的行为C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时间 法治建设历程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1954年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82年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99年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2004年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4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2018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贰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中华法系的特点及形成过程: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邢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立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多传承和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归于失败。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2.我国的法及本质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根本原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多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我国的法是社会主义法的原因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宪法基础上,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建设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4.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4.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既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又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4.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建立健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体系,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形成的立场和主张,也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劳动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和平等权等各方面权利,在宪法法律上得到确认和保障,在法律实施中得到落实和发展,从“纸面上的权利”真正成为“行动中的权利”。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法治建设在路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和总抓手。(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问题。对点训练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表现为( )①确立了依法执政基本方略②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D对点训练5.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③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A对点训练6.下图漫画表明( )①行政机关要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②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备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课程完毕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pptx 我国宪法发展史.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