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根据什么变化把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2.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制造工具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3.我国旧石器时期的三处古人类遗址: 古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时期约170万年前约20—70万年前约3万年前地理位置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云贵高原 第二阶梯北京周口店 黄河流域华北平原 第三阶梯北京周口店 黄河流域华北平原 第三阶梯 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会人工取火社会组织形式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外貌特征 保留猿类体质特征 保留猿类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4.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约一万年以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九千年)5.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半坡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地理位置陕西西安浙江余姚自然环境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河流较少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建筑形式半地穴式(冬暖夏凉)干栏式(通风防潮)反映什么流域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粟、小麦水稻陶器彩陶黑陶相同点1.都属于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2.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3.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4.都过定居生活。6.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是哪一部?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7.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功绩是什么?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水?炎帝: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服、教人打井。禹,他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8.为什么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初祖?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的贡献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9.什么叫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制。10.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不用背,读熟即可。)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11.你认为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不用背,读熟即可。) (1)制定相关法律,使保护有法可依;(2)开展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3)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和措施,如控制人数、游客分流等;(4)整治文物古迹周边环境,如迁走污染企业等。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明古国城市的出现王权神圣社会等级军队与刑罚古代埃及BC3500年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和奴隶建有常备军古巴比伦BC3500年,乌尔城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奴隶主 奴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BC2500年,摩亨佐达罗城阿育王种姓制度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古中国二里头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商王贵族平民和奴隶有强大的军队相同点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原因1.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2.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3.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2.中国是最早栽培什么的国家?分别在什么流域?最早栽培栗和水稻的国家,分别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 蛋壳黑陶杯。4.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公元前2070年,人物是禹。5.在中国谁建立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从此王位什么制代替什么制?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埃及的历法;西亚的星期制度;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西亚的“60进位法”。7.古代埃及、西亚、中国的文字分别叫什么?书写的材料分别是什么?分别叫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书写材料分别是纸草、潮湿的泥板、龟甲和兽骨。8.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西亚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建立了很多小国,乌尔城在幼发拉底河的东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定都巴比伦城。为了强化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里还有生活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的希伯来人,他们是犹太人的祖先。《汉谟拉比法典》: A、历史地位:是迄今发现最早、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法典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今天的法律精神: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人道主义精神。(3)古巴比伦:今天的伊拉克属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石油资源丰富。(4)其他文明成就: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星期制度9. 古印度文明 ⑴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恒河流域。⑵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产生了早期文明,出现了早期城市摩亨佐·达罗城。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国家,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在此过程中,印度社会逐渐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社会成员按血统和肤色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级之间严格界限:1.下一个等级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婆罗门:掌握祭祀大权的僧侣贵族;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官吏组成,掌握军政大权吠舍:由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穷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处在社会最底层,后两个等级政治上没有特权。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1.下一个等级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被称为佛陀或释迦牟尼。教义: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3.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4.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发展和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1.向东南传入东南亚;2.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由中亚传入中国,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作用:给人以心灵安慰;便于统治者进行统治。第三单元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希腊与罗马的地理位置古代希腊、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南部。是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发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地中海东部,希腊半岛。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2、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⑴古代希腊:由诸多城邦构成,其中斯巴达和雅典是典型代表。(2)斯巴达:②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3)雅典:雅典的政治特色:民主制国家。主要政权机构是 A公民大会,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C公民法庭(或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使公民积极主动的参政议政,为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奴隶与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制达到极盛。(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3、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1)古代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战争成为罗马人生活的主题。(2)政治特色:执政官:罗马共和国的最高官职,从贵族中选举产生。(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成为实际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发展:帝国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公元2世纪,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尔曼人打击下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中世纪,即封建社会时期。4.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古希腊历史学家西罗多德;罗马人制定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5、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来分别发展成为法兰西(西)、意大利和德意志(东)。6.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著名的城市有哪些?11世纪 巴黎、伦敦、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7.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8.填写表格世界三大宗教名称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经典主要区域佛教公元前6世纪(亚洲)印度乔达摩悉达多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等级制度2.人生皆苦3.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4.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就能达到“极乐世界”佛经亚洲地区基督教公元1世纪(亚洲)巴勒斯坦地区耶稣耶稣就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圣经》欧洲、北美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亚洲)阿拉伯半岛(麦加)穆罕默德只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古兰经》亚非地区相同点:①都是在人民痛苦、大众需要精神寄托时产生的;②教义中都要甘于忍受痛苦等内容;③对社会影响都极大,都与政治有紧密相连,发展到后都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9.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的内涵是什么?教堂建筑的高耸入云显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清真寺上面的穹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而佛教寺庙用类似皇宫的建筑来表示它的地位。10. 阿拉伯文化突出特点?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和希腊罗马文化基础上形成:①先进性②包容性。对世界文明的作用或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②翻译传播古希腊、罗马的著作;③把东方国家的特产和先进技术传到西方;④将清真寺建筑风格带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⑤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⑥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谭》等。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①目的(原因):有效管理广大被征服地区,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②受封者:亲属、功臣③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④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力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3.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①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②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5.秦国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和作用:答:①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③内容: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农耕;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等。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⑤作用(结果):a.全面而彻底的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b.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⑴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⑵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7.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答:①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④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灾难。8.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答:①地理位置: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②齐桓公为人:任用贤能,聚集优秀的治国人才;③任用管仲发展经济,改革内政和军制;④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团结诸侯。(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9.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经典格言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晚期“仁”“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无为”、顺应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家墨子(创始人)战国前期“兼爱”“非攻”视人之身,若视己身法家韩非子(创始人)战国时期法治兵家孙子(兵家鼻祖)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1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11.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1)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统一了文字;(3)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4)“焚书坑儒”;(5)修筑驰道;(6)北拒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12.秦王扫六合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②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③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1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图《秦朝疆域》P81第二课 《汉唐盛世》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 汉武帝的政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 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2) 思想上:①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3)军事(疆域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②加强与南方、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③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后来公元前60年(汉宣帝统治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结果)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的利弊(评价)。答:①政治上,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②思想上,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但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的影响: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结盟,采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内容:①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2)作用:①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③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6.唐朝“帝国新政”的内容(即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或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1)政治:①善于用人②虚心纳谏;③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治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2)经济:①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①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②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④艰苦奋斗,勤劳节俭;⑤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7.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8.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唐太宗:贞观之治④武则天:贞观遗风;⑤唐玄宗:开元盛世9.唐朝时改进的新式生产工具有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10.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①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②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佛教文化带回中国,著《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11、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人物、主要路线、意义。答:①开辟的时间:西汉; ②开辟的人物:张骞; ③丝绸之路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古罗马)。 ④沟通了欧亚两大洲;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注: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12.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原因)、概况、评价(当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答:(1)开凿的目的(原因):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愿望。②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2)概况:①一个中心:洛阳 ②两个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⑦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 (3)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大运河开凿及隋炀帝暴政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4)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航运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13.简述宋元时代的几个重要标志(时代特征):?①农牧文化逐渐融合(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②繁荣的城市商业(传统的坊市制格局被打破);③多彩的文学艺术(出现了文人的世界);④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⑤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出现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面)。⑥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14.列举中国古代几项首创的政治制度:①禅让制:尧舜时期;②王位世袭制:夏启;③分封制:西周;④县制: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⑤郡县制:秦朝;⑥省制(行省制度):元朝;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⑧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秦朝15.中国历史概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北魏(鲜卑族)、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元(蒙古族)、清(满族)曾经统一过中国的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王朝:秦、西晋、隋、元曾经短暂统一过中国的王朝:秦、西晋、隋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王朝:元、清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不断创新。②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分裂,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③统一能够成为主要趋势的原因: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3)中国传统文化中统一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对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4)民族融合(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16.北宋和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1127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17. 澶渊之盟的时间、内容与影响?1004年、宋辽议和,辽退兵,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盟约的签定保持了宋辽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18.北宋、辽、西夏、金并立;南宋、金、西夏、蒙古并立。(P105、107)1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过程:开始于魏晋时期,完成于南宋。原因:(1)南方战乱较少;(2)北方民众的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中原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隋大运河的南北贯通也促进了这一过程。20、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接连灭了西夏和金,忽必列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后再度统一中国。21、宋朝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逐渐在粮食产量中跃居首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为著名的瓷都。2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的流通。宋代“济南刘家工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23、宋代城市中大型的娱乐场所叫“瓦子”。《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24、宋代形成融诗、书、画于一体的“文人画”。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最为著名。马致远的散曲最有名。25、宋元时期科技发展:①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科学家王桢发明转轮排字盘,使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③战国时,中国人发明指南仪器;南宋时制成罗盘针,宋元时期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④宋元时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松江是棉纺织中心,黄道婆改造的棉纺织车领先欧洲大约四百年。26、疆域辽阔的元朝是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1.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完善的驿站系统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宣政院)27、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留居中国元朝17年,他的朋友将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28、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29、广东省,深圳市在元朝时分别属于哪个行省?元朝的行省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有什么联系?①广东省属于湖广行省和江西行省,深圳市属于元朝时的江西行省。②元朝行省的创设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