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北京冬奥会(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北京冬奥会(学案)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冬奥会
链接一 北京冬奥会开幕 筑梦冰雪,同向未来。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本届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中常见的10秒倒计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
链接二 智慧冬奥闪耀科技之光 5G前沿应用为北京冬奥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依靠5G网络的支撑,在时速350公里的冬奥列车上进行5G超高清直播、5G+智慧急救车快速运转救治。智慧无人餐厅采用了十余款全自主研发的智能餐饮设备,顾客通过点餐系统下单之后,做菜、传菜都无需人工参与,全流程自动化运行。做饭菜的是智能机器,送餐的是智能传送设备。借助云轨传输系统,菜肴出锅后自动装盘并通过空中轨道和小车,传送到对应餐桌上空,下菜机让美食“从天而降”。
链接三 践行绿色冬奥 开幕式最大的创新是点火方式和火炬台设计,可谓百年奥运史上前所未有:将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微火。开幕式焰火表演秉持简约理念,时长总计仅约3分钟。环保弹药虽只有1800发,用量仅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10%,但更需精益求精。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均是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力求环保、安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相比传统制冷方式,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能效可提升30%、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二氧化碳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后,还可以提供70℃热水以用于生活热水和除湿再生等用途。
链接四 会徽和吉祥物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BEIJING 2022”印鉴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吉祥物“雪容融”则以灯笼为原型,并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
链接五 “天霁蓝”为冬奥会添彩 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参与者有1.9万名,服务范围涵盖几十个业务领域。悉心服务,尽显热情周到;情暖赛场,展现奉献精神。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脸,为冬奥盛会增添亮丽色彩。
链接六 运动健儿风采 ①“感谢团队”“团队的力量”“团队相互支持”“团队互相鼓劲”……中国短道速滑队2月5日惊险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金牌后,接力团队众将不约而同地将夺冠的关键归于“团队的力量”。②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苏翊鸣在距离18岁生日还有3天的时候,实现了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梦想。他说,“我自己领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努力永远不会欺骗人。今天,我证实了这句话。”当谈到坡障决赛中的打分风波时,苏翊鸣表示,此前坡障比赛没有任何争议,自己特别尊重帕罗特。③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考虑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影响力,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的选择。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中国女性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她也可以成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桥梁,让两国冰雪运动爱好者和普通人更好地理解对方。
链接七 习近平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他指出,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冬奥村是冬奥会的重要场所和重要遗产。你们以四合院理念设计建设冬奥村,体现了北京千年古都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魅力;要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人生能有几回搏,长期准备、在此一举。希望大家增强为国争光的志气和勇气,坚持拼字当头,敢于拼搏、善于拼搏,在奥运赛场展现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力争在竞技上、道德上、风格上都拿最好的奖牌。在主媒体中心,他强调既要保障好各项新闻报道和传输转播功能的安全运行,又要确保疫情防控安全。他希望国内外媒体和记者深入报道,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到全世界。
设问
1.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符合当今世界的哪些特点?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一个发展的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2.从冬奥会会徽和吉祥物中,你看到了哪些中国文化元素?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哪些特点?
(1)汉字、书法、剪纸、灯笼等。
(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在百年奥运史上,北京冬奥会首次将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微火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些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
4.北京冬奥会传递了哪些运动精神?
(1)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2)公平竞争的协作精神。(3)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4)顽强拼搏的超越精神。(5)和平、友谊、进步的国际精神。
5.你认为冬奥会的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有奉献意识,能积极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2)有责任心,能自觉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3)文明有礼,以礼待人,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
(4)有健康的体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掌握并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对待外国友人热情礼貌。
6.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说明了什么?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2)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5)社会主义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制度保障。
7.北京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口号体现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2)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4)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5)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6)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7)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8.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并配合古诗文或谚语、俗语,这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9.5G前沿应用为北京冬奥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及智慧无人餐厅让美食“从天而降”说明了什么?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10.北京冬奥会大火变“微火”的火炬、简约环保的焰火表演及全新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说明了什么?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11.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吉祥物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2.“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体现了我国哪些治国理政的理念?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5)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全球共享中国发展成果。
(6)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弘扬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13.“以四合院理念设计建设冬奥村,体现了北京千年古都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魅力。”体现了我们所学习的哪些知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质、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文化创新只有根植于悠久的民族文化,不断学习和吸收一切现代的科技元素。才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4.北京成功举办2022冬季奥运会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冬奥会成功举办奠定了物质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成功举办冬奥会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3)全体参与者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
(4)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5.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积极影响。
(2)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展示中华民族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提高中国的国家影响力。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深化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4)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的责任感,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16.积极参加冬奥会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2)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有利于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4)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脸,为冬奥盛会增添亮丽色彩。”对此,你有哪些看法呢?
(1)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正因为志愿者自觉承担责任,冬奥会才能顺利进行。
(2)冬奥会志愿者们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较代价和回报,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冬奥会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3)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冬奥会志愿者们积极为社会作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18.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冠后,接力团队众将不约而同地将夺冠的关键归于“团队的力量”,这带给我们哪些感悟?
(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3)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19.苏翊鸣的夺冠经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3)生活中的挫折时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我们要增强生命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正确对待挫折。
(4)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20.谷爱凌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的举动带给我们哪些启迪?
(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2)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3)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推动自身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4)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21.习总书记对主流媒体中心工作的指示启示我们如何办好冬奥会?
(1)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
(2)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科学有序,热情主动的履行好责任,从源头上杜绝疫情的发生,提供安全、细致、周到的服务。
(3)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大方,尊重世界各地运动员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4)要维护国家尊严与荣誉,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树立中华民族良好形象。
22.亲临冬奥会,是我们的热切期盼。如果你在冬奥会赛场上观看比赛,你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示一个中国人的形象?
(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不大声喧哗。
(2)热情友好大方,为来自不同地方的运动员鼓掌加油。
(3)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高雅,不卑不亢,展示自己的文明形象。
(4)保护环境,讲究文生,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
23.假如你是2022冬奥会的一名志愿者,你打算怎么做?并谈谈参加这一活动的体会。
做法:(1)维护公共秩序,净化环境;(2)做好向导,善于沟通;(3)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4)做好服务工作。
体会:(1)为他人服务,给需要帮助的人关心和爱护,锻炼了自己的能力;(2)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有利于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升人生价值。
24.生活中,我们如何向奥运健儿学习?
(1)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面对挫折。(3)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观念。(4)养成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25.结合总书记讲话谈谈,我国如何发展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强国?
(1)要充分利用冬奥会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冰雪运动、奥运竞技项目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热爱体育社会氛围。
(2)要充分利用冬奥会等运动会体育比赛的设施,为人民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
(3)要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比赛活动,通过体育比赛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4)要大力弘扬体育健身活动对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倡导人民群众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练 习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两个会徽( D )
①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同一性
②说明我国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③生动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
④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中常见的10秒倒计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
这启示我们( C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③中华文化已经被世界认可并完全接受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在冬奥会开幕式国旗入场环节,伴随着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响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两排100多位普通中国人手手相传,将国旗传递到国旗班手里。传递国旗的人包括56个民族的代表、各行各业的代表,还有英模、楷模,代表着全体人民。“简单却有力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没有伟大的表演感,但直抵人心”,这个瞬间让让无数人看哭。这启示我们( B )
①要厚植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②应接受文化熏陶,提高道德素养
③要汲取时代精神,创新文化内涵 ④应增强使命担当,促进民族团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鸟巢”流光溢彩,让人惊艳。在这背后,同样有一个让人惊艳的绿电故事。那就是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这说明( D )
①生态环境形势得到全面改善 ②美丽中国目标指日可待
③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落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探究与实践(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与实践。)
5.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北京冬奥村如果从空中鸟瞰,既能看到超大“四合院”的中间庭院,也能看到正房(运动员公寓),还能看到东西厢房(裙房)。东西区两个大院落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中国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图卷《冰嬉图》,加上其他的景观植物,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奥运村的下沉式广场还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等展示区。冬奥会赛事期间,正逢春节和元宵节,北京冬奥村广场结合冬奥主题和冰雪元素,举办了汉语学习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活动。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冬奥村建设及展示活动中处处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有何重要意义
(1)①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②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促进文化创新。③有助于中外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包容与理解,学会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④有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共享人类文明成果。⑤有助于以文化为窗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实现“碳中和”是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承诺。全部冬奥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氢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说明为什么北京冬奥会要做出实现“碳中和”重要承诺。
(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气候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以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实现“碳中和”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作为青少年我们也应做出减碳微行动。请你写出两种。
(3)能体现低碳生活的具体建议即可。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