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2022年全国两会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2022年全国两会 学案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两会
链接一 2022年网民建言征集活动 2021年12月20日起,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22家网络媒体平台和各省区市、相关部委网站,连续第八年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该活动共设置了21个话题分类,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近百万条。
链接二 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 2022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智慧和力量。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正逢全球疫情再起波澜,依然严峻之际,“两会”备受国际关注。
链接三 地方组织法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后,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修正草案印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并征求意见。这次修改地方组织法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强化地方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此次修法对地方政府一章作出重要修改,增加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完善了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程序,明确要求应当公开征求意见。
设问
1.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召开分别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请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和各省区市、相关部委网站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这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公民在参与“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3)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4.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和各省区市、相关部委网站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近百万条,这体现了哪些知识?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4)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政治文明建设不断进步和发展。
(5)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6)我国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5.全国政协委员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哪些知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李克强总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7.全国“两会”备受国际关注说明了什么?
(1)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
(2)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智慧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8.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后,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说明了什么?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
(4)我国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
9.这次修改地方组织法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这说明了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0.地方组织法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强化地方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的哪些知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也受它监督。
11.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这说明了什么?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2.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和各省区市、相关部委网站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这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2)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
13.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后,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2)有利于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有利于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14.地方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
(2)有利于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创造新成就。
(4)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地方组织法“增加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的认识。
(1)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4)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5)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16.地方组织法完善了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程序,明确要求应当公开征求意见。对此你有何认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4)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练习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这( )
①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②说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说明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协调 ④说明党和政府积极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引发社会热议。在很多家庭看来,生育三孩“想都不敢去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养老和教育的负担过重,育儿成本太高”。针对这个问题,你的妙招有( )
A.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B.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落实协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与经济均衡发展
D.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
3.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 )
①说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要求我们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奋斗
④说明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坐等观望,犹豫懈怠 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③增强信息,目空一切 ④抓住机遇,真抓实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概括与评析(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
5.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正逢全球疫情再起波澜,依然严峻之际,“两会”备受国际关注。报告对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展现务实理念和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为全球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1)拟题。题目如:《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等等。
(2)评论。例答:①从政治制度的角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从国家机构的角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③从创新的角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④从促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⑤从共享发展成果的角度: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