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我家”主题班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校是我家”主题班会 教案

资源简介

“学校是我家”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引导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氛围。
2. 让学生在熟悉的身边环境中经历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与理解“什么是主人翁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主人翁”精神,实现知行统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 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学会欣赏、鼓励和向同伴学习的良好行为的思想。
班会准备:
拖把一把,笤帚两把,纸团、纸屑、抹布若干,水盆、垃圾桶、方凳各一个,课件,提前印制“小主人计划卡”。
班会过程:
一. 预设场景,观察捕捉。
1. 学生入场前,教师将桌凳摆乱、废纸丢到地上、门口一侧竖一把拖把、课桌下随意扔两把笤帚、讲台上凳子倒在中央、垃圾桶放在一角,水盆和抹布放在讲桌上……(模拟出一个杂乱无序的班级环境。)
2. 组织学生进入教室,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观察有没有同学主动放好身边的卫生工具或者随手捡起垃圾,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若没有经过长期、正确的教育,多数学生会视而不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水平的初测,了解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便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教育。
二、 谈话引导,观察思考,经历体验。
1. 同学们进入教室以后,感觉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有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吗,(稍候,请学生说一说。)
2. 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解决,由谁来解决,(打扫干净、放整齐,我们。)
.
3. “那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安静、迅速的把这里变整洁吧~”师生一同整理教室并注意
观察学生的个体表现。
4. 教师指导整理完毕、学生回位做好。“同学们现在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更好了、舒服多了……)为什么大家感觉舒服多了、更好了,(若学生有感受而表达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和认同这些感受。)
(1) 整洁的环境带给我们舒适的感觉,让心情变好。
(2) 劳动后的成就感,为集体服务后的自豪感……
(3) 老师肯定、欣赏的眼神让我们感到满足和舒服。
(4) ……
5.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非常的真实,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后回答,“把教室打扫干净”等。)
6. 老师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同学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老师重新恢复大家进门时的场景,请五名同学去门外重新走进来,看他们是不是做得更好了呢,
7. (场景再现、表演体验)五名同学稍微商量后,依次走进教室并分头整理工具和打扫卫生。师:“如果你欣赏同伴的做法,请你给他最真诚的掌声。”(引导形成正确的群体舆论氛围。)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观点,这次做得更好是因为他们“主动去做”,很了不起的四个字。请一位同学把它们写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找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生从“知”到“行”的过程。改正后的思考、讨论和交流以及教师“鼓掌”建议的提出,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群体的自我教育,正确的群体氛围是学生道德水平进步的必要条件。
三、感受理解“主人翁精神”。
1. 老师准备了一组校园风光的照片,请同学们给老师们介绍一下:
(1)这是( )的运动场。
这是( )的体育馆。
这是( )的图书馆……
大家喜欢哪一个词,“我们”。(学生可能会填学校、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我们继续……
(2)大家异口同声的补充上了“我们”这个词。我们的运动场、我们的体育馆、我们的图书馆,“我们”体现了在这个学校里是什么身份,(主人)
(3)请同学再来明确一下自己身份:我是这个学校的(主人)。点名快速起立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内心有一定的震撼力,常说常用的“我们”两个字,竟然蕴含了这么微妙的情感因素。点名快速起立重复回答的设计强化了学生对“主人”身份的认同与理解,充分发挥了心理的自我强化的作用。
四、交流提升“我践行”。
1.从这一刻起我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我们要做学校的主人。(揭示主题)
2.要做好学校的主人,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主人,我们要做好那些事,
(1)有理想、有目标,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适时引导,如:什么是有理想,生:就是知道自己以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2)搞好学习。
(3)养成好习惯。
(4)遵纪守法、遵章守纪。
(5)…… 师小结:做好自己的主人,就是要先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学习好、养成好习惯、孝敬老人,再去做正确的自己喜欢的事。
3. 我们还要做好学校的主人,可一说到为学校做事,有的同学就觉得“我们都是小学生,能力有限,能做什么大事啊~”请同学们读一篇二年级小同学写得诗歌,再看几幅图片,然后再讨论我们可以为学校做哪些事,
诗歌:《我很小》
《我很小》
我很小,
但我到校很早,我要把校园打扫;
我很小,
但我可以把桌凳摆好;
我很小,
但我记得放学把窗户关牢;
我很小,
但我会告诉一年级弟弟妹妹不要乱跑;
我很小……
我很小,但我可以做的事情不少~
(1)读了小朋友的诗歌,你能感受到这个同学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吗,(学生谈后教师小结:充满了作为学校主人的热情与自豪。)
(2)图片内容:攀折花木、低年级学生危险叠压游戏、攀爬教学楼走廊栏杆、楼梯上有小同学摔倒、晒蔫的花草、建议箱…… 看完这些图片,请你想一想:作为学校的主人,我们可以做哪些事,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简要记录到“小主人计划卡”上。 (学生交流后记录,教师巡视中与学生交流。)
4.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都以主人的身份,找到了要做的事情,课下请同学们规划好把计划卡贴到教室的墙壁上,提醒自己一项项的完成自己的计划,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先做好自己的主人,再做好学校的主人。教师的语言引导要细致、到位,引导学生明确能做哪些事,具体指导怎么做好这些事。“计划卡”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本节班会课教育效果的延续,学生每当看到自己身边的“计划卡”,就会想到在课上所受到的教育,“计划卡”的张贴无形之中起了宣誓的作用,约束学生日后的行为朝着自己的计划、设想去做。
五、小结提升。
1.同学们,当你养成习惯,无论在哪个班级、哪个学校、哪个团体都能自觉的用“主人”的身份去做事时,你就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与尊重的人,一个具备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等高尚品质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体现在很多方面,具有“主人翁”意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2.即将下课了,同学们上完这节班会后,想说些什么,或者在本节课,哪句话、哪个场景对你影响最大, 下课时提醒同学们:尽到主人的职责,整理好上课场地。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要常此以往的坚持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长期道德目标)。最后下课的提醒是继续向学生渗透“先知而后行”的思想,引导学生把重点落实到做事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