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 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 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BY YUSHEN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8.1 法治国家
BY YUSHEN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课标要求
BY YUSHEN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法律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法治成就,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特征。
法治意识:了解具体的法律立法宗旨、原则和条文,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公共参与: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BY YUSHEN
子议题1:结合我国迈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谈谈你对法治国家内涵的认识?
子议题2: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子议题3: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思考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主议题
结合我国迈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谈谈你对法治国家内涵的认识?
BY YUSHEN
子议题1:
BY YUSHEN
山东省滨州市举行2021年国家宪法日领导干部宪法宣誓仪式
重庆市人大代表綦江联系组开展代表专题调研活动,详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贵州省清镇市检察机关与医疗机构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医疗机构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举办2021年“法律明白人”培训会
在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北地派出所民警指导下,市民通过自助体检机完成机动车驾驶人检测项目
BY YUSHEN
01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内涵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BY YUSHEN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具体要求)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内涵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原因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2018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订,新的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BY YUSHEN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标准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BY YUSHEN
良法与善治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BY YUSHEN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原因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表现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BY YUSHEN
新疆的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BY YUSHEN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①原因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表现
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21反腐成绩单:共有25名中管干部落马,其中省部级有19人。
这19人中,傅政华、宋亮、刘新云、肖毅、甘荣坤、蒙永山、周江勇、龚建华、张敬华(被查时任江苏省政协党组副书记)9人均在任上落马,其余10人系退休后被查。李文喜、刘川生均出生于1950年,落马时已71岁。蒙永山、刘川生、薛恒、龚建华4人系主动投案。
BY YUSHEN
综合治理腐败的三根支柱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综合治理腐败的三根支柱,三者各担其责、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敢腐重在无禁区、全覆盖、掌容忍的惩治和威慑;不能腐重在全域化、立体化、常态化的制约和监督;不想腐重在立德铸魂、补钙壮骨、化风成俗的教育和引导。
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BY YUSHEN
子议题2:
BY YUSHEN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规划》共分九个部分。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二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三是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四是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是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对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六是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筑牢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后盾。七是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定不移推进依规治党。八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九是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02
二、建设法治国家
BY YUSHEN
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
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BY YUSHEN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注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BY YUSHEN
宪法解释
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
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宪法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宪法惯例。为了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加之宪法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不可能经常采用修改的方式发展宪法,而宪法惯例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开成,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
合宪性审查
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BY YUSHEN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重要性: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注意: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BY YUSHEN
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
宪法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盐业管理条例》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BY YUSHE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宪法
宪法
相关法
民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BY YUSHEN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原因
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②要求
A、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B、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C、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思考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BY YUSHEN
子议题3:
BY YUSHEN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BY YUSHEN
03
三、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法治国家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内涵
课堂小结
要求
意义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对国家机关
对公民
对国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 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课题 法治国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表现;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表现,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动法治国家进程。
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法律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法治成就,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特征。 法治意识:了解具体的法律立法宗旨、原则和条文,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公共参与: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处理问题。
重点 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
难点 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
议题 主议题: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子议题:1、结合我国迈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谈谈你对法治国家内涵的认识? 2、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3、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思考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迈出法治中国建设坚实步伐! 观看视频 思考议题 初步感受法治中国建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坚实步伐,并结合宪法宣誓制度、新疆人权事业、反腐败成绩单等,推进学习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 探究1:结合我国迈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谈谈你对法治国家内涵的认识? 探究成果: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内涵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具体要求)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法治成就,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学习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的内容,分析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了解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有效实施机制。 探究2: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探究成果: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通过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治国家的建设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动法治国家进程。
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分析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 探究3: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思考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探究成果: 三、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 理解和掌握法治国家的意义,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处理问题。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围绕法治国家,分析并理解法治国家建设的内涵、要求和意义,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处理问题。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