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

资源简介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
望奎县第一中学 何玉东
【 摘 要 】通用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技术设计(技术试验)为主线和载体。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唤醒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热情,拓展创新内容和途径。
【 关键词 】 通用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一系列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我们通用技术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在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的反思中,我认为,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主旋律。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通用技术课的首要任务。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先进行列。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旋律的通用技术课的开设完全符合新时代下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1、从《技术与设计1》教材结构上看。纵观《技术与设计1》教材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是教材的基本总线,出发点是发现问题,其后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而展开的。学生在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和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就要动脑,在制作模型或原型等过程中就要动手,《技术与设计1》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亲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技术与设计2》教材结构上看。《技术与设计2》则是将《技术与设计1》中涉及到的技术设计细化,将技术设计概括为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系统设计和控制设计四个主要方面来深入地了解和实践,为学生进行各种简单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就是改变,就是创新,在以理论为基础,这种理论结合实际教材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成功的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几乎丧失殆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需要我们去唤醒,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们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的趣味性和价值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近距离地认识当前技术社会,让学生知道从事一些创新活动不是不务正业,是有意义的活动,由此激发学生麻木了的创新热情,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一生受益,能改善学生的命运。
为了达到这样目的,我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专题节目——《我爱发明》,其中播放的一些发明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发明往往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有的发明了解决袋子勒手问题的小提手,有的发明了具有发电功能的健身器,有的发明了广告扶手,有的改进了茶艺,等等,影片中展现的发明者有男女老少,让学生感受到人人可以发明,缺少的是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揭开了创造发明的神秘面纱。在影片中,学生可以看到一项项发明所针对的问题是如何被发现的,发明者在什么背景下萌发了创造发明的念头,学生会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经有同样的经历,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去解决它。影片中发明者的言谈充分地展现出他们是那样地热爱发明,学生也的确从他们的发明中看到了创新的意义和力量;在学生对片中的发明进行评价之后,再与评委对各项发明的评价进行比较,学生也了解了如何进行评价,这种设计的理念也指导着学生今后自身的技术设计。学生也看到了这些实用小发明给发明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生和命运,也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又因为这些是具有权威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学生的触动挺大,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千遍一律地采用教材中设计小凳子或台灯的项目设计教学方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主张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方案。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到的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在学生完成的作品里面不泛有创意的作品。有的同学设计了易拉的易拉罐,有的设计了壁画式的桌子,有高效透明旋转衣柜,有罐内置勺的设计,有教室置物柜的设计,有脚踏式拖把清洗及挤水装置,有奥特曼小孩安全帽,有实用学生桌的设计等等,每件设计体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也显示出学生浓厚的创新热情,学生经常在下课后拿着新的设计跑上来问我他的某某设计如何,并吵着说自己的设计是如何的好。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并且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引用这些来自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作品具有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相互欣赏和相互评价的机会。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就是一门培养高中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如果在上课时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就会显得空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毕竟是一门技术类课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都要有所应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家长的全方位的呵护下,不会做家务,动手能力差。针对这个现象,我们更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大培养和练习的力度。例如在操作实践的环节,我经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提炼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以实际的技术设计活动为载体,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讲解。技术课程是不需要对某一专业知识进行大篇幅,面面俱到的陈述。要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我主张“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实践,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设计相结合;通过在实际体验和实际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思维方式和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最终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要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变成灵活的知识,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变成无限的探索时间,把平淡无奇的知识变成探索奥秘的翅膀。将这些知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潜力。从高中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来看,技术与设计、实践操作方面要接受启蒙教育,同时还要完成初步操作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这是他们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鼓励多想象、探索、营造出一种民主、活跃、热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建构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劲射勇气,有限地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作品评价、感悟创新
??? 将每组同学制作完成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出,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及劳动观念、态度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时要客观地找出作品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他人给予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学会从评价中汲取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多指出学生的优点,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要当堂指出。让学生在作品评价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感悟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所思考,并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设计就应该是创新的,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通用技术教师长期不懈探索的方向,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老师,我会继续努力!
?
【 参考文献 】
1、顾建军主编:《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管光海主编:《通用技术学生活动手册》,2007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