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心理部分必备知识总结及提升训练:题一 中学时代 学会学习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心理部分必备知识总结及提升训练:题一 中学时代 学会学习导学案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心理部分必备知识总结及提升训练
专题一 中学时代 学会学习
( 适用地区 全国 )
核心知识点1: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1.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有哪些?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成长有哪些重要性?
(1)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2)中学生活激发着我们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3)中学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
3.我们应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核心知识点2: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4.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如何看待少年的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人类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5.青少年如何实现梦想?
(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2)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3)努力,需要立志、坚持、方法。
6.如何看待努力?(青少年为实现梦想应如何去努力?)
(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努力,需要立志。
(3)努力,需要坚持。
(4)努力,需要方法。
核心知识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了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学习观念,知道终身学习的意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
7.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3)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4)学习中有苦也有乐,也会产生学习压力,我们要坦然面对。
(5)学习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
(6)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义务和能力。
8.学习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哪些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能让我们生存和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3)学习能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奠基。
(4)学习让我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9.培养终身学习观念有哪些意义?
(1)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2)学习没有终点,终生都需要学习。
(3)只有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10.我们应如何学会学习?
(1)要发展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11.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1)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3)及时复习巩固,认真完成作业。
(4)善于利用网络学习。
(5)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在中学时就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几乎每天都要挤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和朗诵能力。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一名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努力才会带来改变 
②梦想高于现实,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说明梦想和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③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在现实中开花 
④坚定自我信念,具有不服输的坚忍,不懈追求梦想,梦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同学谈起自己的学习时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在于有没有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下列对学习理解正确的有(  )
①在校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和技能 
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③在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 
④学习就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小明下定决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向同学小刚学习,早上很早就起床看书,上课从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午休时间也用来做作业,晚上也学到十一点后才睡觉,可是他的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  )
A.学习还不够努力         B.没有睡好觉
C.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D.没有听老师的话
4.“也许一辈子不会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也许一生没有绚丽多彩的鲜花拥来/即使没有一个观众的目光/你还应该相信总有一个人在欣赏你/那就是自己为自己喝彩……”你从诗句中获取的信息有(  )
①欣赏自己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②欣赏自己,要学会在失败时为自己鼓气 
③对自己充满信心,欣赏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 
④欣赏自己的人,都能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少年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体现了(  )
①青少年只要树立远大志向,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青少年都有坚忍不拔、不畏挫折的坚强意志
③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④青少年个人的梦想要与中国梦联系起来,与祖国和时代共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这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  )
①要勇于砥砺奋斗,在奋斗中让青春出彩
②要珍惜这个时代,贪图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③要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④要加快形成创业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学如弓弩,才如箭镞。7岁小柯在店铺案板下搭起的小课桌上网课;13岁的小宁滞留山区老家,在家人陪同下到信号更强的山顶上网课……他们在学习中能够(  )
①不惧困难挑战,适应艰苦条件
②克服不利因素,及时做出调整
③坚守自我追求,做到自觉主动
④分享生命经验,服务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对于上“网课”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与在学校上课有很大的区别,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B.既然不是发生在学校,所以这并不是一种学习
C.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
D.更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9.“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中学生,我们在追梦路上需要做到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为学。下列名言与这一要求相一致的有(  )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这启示我们(  )
①梦想要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②梦想与现实之间没有什么距离 
③既要胸怀梦想又要求真务实
④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格言联璧》中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
A.只要有梦想,就能成就美好未来
B.理想高于现实,又能转化为现实
C.只要努力,梦想都可以变成现实
D.学会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12.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每读一本书,不是从头读至尾,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自己的猜想不同,他就认真地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故事主要说明(  )
A.学习需要自觉的态度 B.学习没有终点
C.学习需要方法 D.学习需要付出
13.在柳州街头,少年韦庆逍一手牵着卖唱换取收入的盲父,一手紧握书本安静学习,这一幕持续了7年,使韦庆逍练出了旁若无人的看书“绝技”。从善学角度,这一事例启迪青少年应(  )
A.孝敬父母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终身学习
14.“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告诉我们在学习时要
A.培养兴趣  B.确立目标  C.注重方法  D.善于求助
15.重温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对我们学习的启示是(  )
①我们的知识都是从实践活动中学到的
②实践活动可以替代书本知识学习
③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④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学习,更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杨颖一直坚持观看中法合拍的纪录片《论语导读》,该片以中国儒家经典作品的第一部法文译本《论语导读》为线索,讲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相遇、相识、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探索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之道。一年下来,她对中法文化以及世界相关文化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成绩也稳步提高。这说明(  )
①学习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定能为世界文化发展做贡献
②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和坚强的意志
③学习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前进的动力
④学习打开了生命视窗,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广阔和精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生命好像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看到沿途的风景,看到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这启迪我们(  )
A.学习是点亮生命的明灯
B.学习是缔结友谊的捷径
C.学习是初中阶段的任务
D.学习是父母的殷切期望
18.孔雀向喜鹊哭诉:“我的声音太难听了,人家夜莺的声音多美妙啊。”喜鹊安慰孔雀道:“可是你有美丽的羽毛,这是别的鸟儿都不能比的。”这启示我们(  )
A.从外在形象来认识自己最重要
B.只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最客观
C.要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D.美丽的羽毛比美妙的声音重要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启示我们在学习时要(  )
A.合理安排时间 B.重视同伴合作
C.培养学习兴趣 D.调节不良情绪
20.有人说:初中毕业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中考便是我们人生转折的关键一战。同学!此时你正身处考场,“鸭梨山大”吧!别急,缓解考试压力有妙招,其中不可取的是(  )
A.深呼吸,保持身体放松
B.自我暗示,我能做好
C.听音乐,转移注意力
D.保持适度紧张,挺好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书信传递着正能量,成为浩瀚中华文化海洋中的耀眼浪花。
书信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书信二:武汉大学培养了一批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优秀校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着武大力量。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够实现梦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武汉大学窦校长写给安徽省援鄂医护人员孩子的信
书信一告诉我们有关学习的哪些道理
(2)书信二给你哪些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
材料二:卡耐基说:“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唱歌,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不论好与坏,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里奏出自己的音符。”
(1)从“认识自己”角度谈谈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长寒假中,某班学生通过“云课堂”就所见所感进行了交流,以下是两条点赞最多的发言。
【青春回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总有些同学选择将人生的希望点亮:有的坚守在平房顶、楼道里蹭网学习,有的在家人陪伴下走上雪山顶、悬崖边捕捉网络信号,有的虽身染病毒,静躺方舱医院,依然专注阅读,从容学习。他们如同一股清流,沁人心田。
【最美身影】从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从平凡的快递小哥,到各行各业的志愿群众,都在倾力奉献。他们也是凡人之躯,却在危难关头选择了负重前行,以战斗的姿态肩负大担当,成为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给人们送来了温暖,为国家和民族守护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1)疫情面前,这些同学为什么选择用勤奋学习将人生的希望点亮?
(2)“伟大战士”的行为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这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1---20 DCCCB AABCB DCBCD CACCD
(1)学习有利于成长与成才;学习激发前进的动力;学习需要持久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2)①要客观、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②多把尺子量自己,从多方面认识自己。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认识。
23.(1)知识让人生更亮丽;学习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习可以使我们明是非辨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每个公民都要珍惜和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也有责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学习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他们的行为,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或能源源不断地在你、我、他之间积聚向上、向善、催人奋进的力量;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