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巴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2.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鲜明特色,理解其形成过程。3.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知道巴西现在是一个拥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了解巴西的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知道亚马孙雨林遭破坏的原因及其造成的环境问题,相应的保护措施。5.知道城市化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2.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的影响,运用比较法,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3.通过小组辩论、交流、认识巴西经济发展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巴西的民族融合的学习,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从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中 ,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树立自强的信念。通过对巴西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培养学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教学重难点】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学准备】1.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2.世界政区挂图、投影图片、有关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学生根据课本插图读取巴西的地理位置。学生讲解独特的拉丁文化。 教师引导、补充给予肯定。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学生思考、讨论巴西“二战”前后经济特征的差别。 参与讨论,共同总结。热带雨林的危机。 学生分组讨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城市化问题。 学生读图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举例“城市化问题”。 提问,纠正、辅导。给予鼓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根据2002年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教学新课。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教师:(展示世界政区挂图)从这几幅地图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E. 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师生小结: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教师举例: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读图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图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师生总结归纳: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学生:(略)教师承转:从图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图“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讲国家地理中最后讲的一个国家,应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各种能力和方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问题;课下搜集、查询有关资料,课上自我展示;参与角色表演;参与辩论等。这样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而且真正做到了使他们爱学、想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