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2.通过分析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学习目标本课重点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1860年1894年1895年1898年1912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技术制度失败失败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1.背景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袁世凯独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一卷第六号陈独秀等人是如何带领国人“觉悟”的?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1.背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2.概况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青年杂志》封面陈独秀(1879—1942)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法语:青年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2.概况在杂志的目录中找一找《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哪些?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1917年,陈独秀被北大聘为文科学长,《新青年》随即从上海迁往北京。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2.概况陈独秀入北大后,一批北大教授加盟《新青年》,使杂志真正以全国最高学府为依托……真正转变成为以北大教授为主体的“全国性”刊物。——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原名《宽容》,现名《北大钟声》蔡元培(1868—1940)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宣布各方面之意见,则校外读者,当亦能知吾校兼容并收之主义。——蔡元培《北大学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陈独秀辜鸿铭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知识拓展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民主=民主制度+民主思想;科学=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1.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核心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1.内容(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说。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陈独秀《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五号新道德:资产阶级新道德,追求自由、平等。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1.内容(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白话文是如何逐渐普及的?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如“于铄国会,遵晦时休”之类),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只是建议,可不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1.内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3)倡导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1.内容新文学新 鲜平 易通 俗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第二卷第六号)(3)倡导文学革命白话文逐渐普及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2.影响(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材料一 李欣淑幼年时,父亲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材料二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1 孔子 1572 孟子 613 孙中山 17材料三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1 孙中山 4732 陈独秀 1733 蔡元培 15314 孔子 1(2)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2.影响000材料四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五四运动回忆录》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3)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2.影响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材料六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二2.影响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1.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2.如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旧思想根深蒂固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AA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3.民国时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侧重于制造和思想之争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朱学勤认为,“(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新的……政治载体……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实际上这是全民族的一个试错过程……”请问以下各项属于材料所提的“试错过程”的有( )①洋务运动 ②维新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CD概况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背景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内容影响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积极性:动摇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做铺垫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片面性袁世凯“尊孔复古”;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悟”课程导入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知识讲解陈独秀说,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而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对此,你怎么看待?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