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导入新课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分不开的,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构建知识体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基本要求法治中国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第一单元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总目标内涵措施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内涵措施内涵措施内涵措施措施内涵内涵措施内涵措施有 统机 一第七课第八 课第九课回顾法律发展历史 展示法治建设成就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议题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0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议题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分析分析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是人类一出现就产生的吗?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发布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汉谟拉比法典》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水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法”字表意——公平公正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结合古代《汉谟拉比法典》和近代《人权宣言》这两部重要法律,思考人类的法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古代法律和近代法律有什么不同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判刑举例∶事例一∶【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定刑∶【死刑】事例二∶ 【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定刑∶【无罪】事例三∶【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定刑∶【割除双耳】事例四∶【理发匠剃去奴隶的发式标记】→定刑∶【砍去双手】事例五∶【贵族打死贵族】七定刑∶【赔款】法国《人权宣言》: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宙《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范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这些权利,从而使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宣言的核心内容。比较古代《汉谟拉比法典》和近代《人权宣言》这两部重要法律古代: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1)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法律发展历程中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那么,我国的法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总结我国从古代到近代法律发展的历程,以及古代法律在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中国法制源远流长3、中华法系(1)形成: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形式源流远长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春秋战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唐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西汉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近代尝试春秋战国唐朝时期西汉时期3、中华法系(2)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3)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近代中国的各种变法图强运动是否成功付诸实践 我国近代法律的发展4、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法治模式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 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0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议题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法是什么时侯产生的,法的起源条件是什么 原始社会没有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如尊重氏族首领,婚姻礼、兵礼、祭祀礼…… 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夏已形成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夏朝的法律是一种神权政治法律观——"天讨"、"天罚"。商朝有不成文习惯法和命誓。罪名多于夏,严惩巫、淫、乱三风。出现了炮烙、脯等酷刑。流刑、徒刑的雏形也出现了。婚姻明确一夫一妻制。上古时期法的雏形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社会的进步等。1、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因素(1)产生: 法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度产生阶级分化国家出现法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为何汉朝要禁随意聚众饮酒,为什么杀牛是犯罪 有何作用 唐不准吃鲤鱼。明武宗不准吃猪肉、满清不准研究天文,聚众 20人以上斩首,维护 "主仆名分"…这些律法本质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怎么看秦脸上刺字、矮小不担贵的法律 古代奇葩律法探究与分享分析回答探究问题:①其本质在于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②这些律法起到了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饮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不允许。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限制饮酒和保护耕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法的社会功能奴隶制、封建制法并没有如同宣传那样公平,法律面前没有人人平等3.怎么看秦脸上刺字、矮小不担贵的法律 1.为何汉朝要禁随意聚众饮酒,为什么杀牛是犯罪 有何作用 2.唐不准吃鲤鱼、明武宗不准吃猪肉、满清不准研究 天文,聚众20人以上斩首,维护 "主仆名分"…·这些律法本质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1、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因素(2) 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人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 义社 会社 会主 义社 会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春秋战国由礼乐治天下变为法治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周建立后,周公以礼乐治天下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中华因称礼仪之邦,但到春秋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促使平民逃离井田,开垦私田,平民得以机会读书,从而成为新兴势力,他们与落魄贵族、退役武人等合流,被称为“士”阶层。随着“士”阶层日益壮大,对君主形成掣肘,君主们开始逐渐倚重在本国没有根基和资本,必须全力依附于君主的人才变法革新,周朝封建礼乐制度的崩坏。变法成功后,礼乐治天下转为以法治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的崩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因素(3)决定因素: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方式之和法决 定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反作用法对立统一决 定因 素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历史上出现过哪些类型的法律?这些不同类型的法律都是由谁制定的?又存在哪些特征 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十二铜表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在当时发挥着什么作用 奴隶制法起到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治理社会的作用十二铜表法探究与分享《法经》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法经》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在当时发挥着什么作用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经》之前,已经颁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法经》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它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国魏文侯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经》,约成书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该书已失传。《法经》共分六篇三个组成部分,即盗、贼、网(或囚)、捕、杂、具。前四篇为“正律”,主要内容是治“盗”“贼”。《盗》法是保护封建私有财产的法规;《贼》法是防止叛逆、杀伤,保护人身安全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法规。《囚》是关于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是关于追捕犯罪的法律;《杂》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是一篇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法律的总则部分,规定定罪量刑的原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封建制法起到了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和治理社会的作用。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拿破仑法典》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在当时发挥着什么作用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法典》内容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确认了人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例如第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这就保证了绝对的个人私有制,激发了个人积极性,为工商业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拿破仑法典》资本主义法起到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治理社会的作用。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发挥着什么作用 社会主义法起到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发挥着什么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起到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让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效能得到有效彰显社会主义法2、法的历史分类①奴隶制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②封建制法:中国《唐律疏议》、法兰克王国《萨利克法典》等③资本主义法: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④社会主义法:《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注意:3、法的特征(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基本特征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体现我国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法律是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3、法的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制定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如:成文法如: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3、法的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如: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北京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伟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伟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材料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发挥什么职能 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2021年1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罪犯张成功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2021年10月22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强奸罪、故意损毁文物罪判处被告人张成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宜判后,张成功不服,提出上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该案与张成功前犯强奸罪、流氓罪、投机倒把罪的再审案合并审理,决定判处张成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政治阳能亥认为,本案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董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法核准对张成功判处死刑的刑事判决。罪犯张成功今日被执行死刑政治职能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发挥什么职能 上述材料和视频内容体现的法的职能表现在哪些领域中 社会职能邓伦偷逃税案4、法的职能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的政治职能法的社会职能联系:区别: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体现了我国国家的法是什么性质的法 体现的是谁的利益和意志 党决定制定《民法典》、立法听取公众意见体现了社会主义法什么特色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内容选摘: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材料二:《民法典》立法过程中广泛听群众意见: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5、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①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0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议题探究与分享《民法典时代》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和上述材料内容分析《民法典》的制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民法典》一经通过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张文显高度肯定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民法典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他还说到,在民法典实施前,司法机关要抓紧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使之同民法典保持一致;行政机关要以民法典为标尺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执法与民法典的有机对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提到,人格权在民法典出台之前就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对它重视的程度以及它自身的存在感还不够,人格权独立成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创新之举,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相符合。影响《 民法典》制定的因素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法治取得了什么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中国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2018年五次修订。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229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有法可依: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法治取得了什么成就?从各部单行法,到民法典,从提出到颁布,我国民法的创制、发展和完善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缩影。良法善治流远长人大公开征求意见正式提出完整版草案出台从大初审草案分布实施2020年5月2014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探究与分享《人民政府为人民》探究问题:根据视频和教材内容分析这体现了我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法治建设成就?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从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到公安机关立案,再到法院的判决,让刘老先生这样争议较大的故意伤害案得到了公正的处理。这体现了我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法治建设成就?刘老先生在邻居墙根下放了几个花盆,引发了双方的矛盾,刘老先生被推倒摔伤。经过医院诊断,刘老先生身上多处骨折,已经达到了轻伤二级。可是因为缺少直接证据,纠纷双方又各执一词,警方无法立案,这让刘老先生很委屈。检察官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检察室,一方面监督公安机关的立案情况,同时,检查监督民警的日常执法工作,徐罡检察官发现刘老先生身上的伤情,除了脊椎受伤骨折以外,前胸也有相应的按压伤。通过伤情再结合在场证人的证词证言,最后徐罡检察官判断出刘老先生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这起故意伤害案得到了法院的有罪判决,刘老先生的邻居因为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通过检察监督还给了刘老先生一个公道。我是检察官∶检察监督工作前置,维护司法公正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水平不断提高2、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①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②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法治建设成就?废除《劳动教养法》: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与宪法规定的法治原则(第5条)和人权保障原则相悖的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国家人权行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国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满足各类群体的特殊需求,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2021年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就。当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就中国共产党尊重保障人权的理念和实践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人权事业而生,也因人权事业而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戊锦从3个方面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巨大的人权成就:创造了人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业绩、构建起了人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理念、开辟了人类人权文明的新天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权事业今天的成就。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的人权保障必将达到新高度,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中国的人权保障2、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饥饿的苏丹》.饥饿阴影之下,人权是奢侈的!叙利亚难民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时代,我们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正在进行一场怎样的伟大实践 3、法治建设的新目标与新实践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3)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知识拓展(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本框小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导学案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2.科学精神: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3.法治意识:继续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学法指导1.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中华法系的相关内容,感悟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的贡献。2.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阐释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必备知识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性质和作用(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________的产物。(2)性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维护________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2.法律发展的历史(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_______,成为一种全新的_______方式。3.中华法系(1)含义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2)形成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________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________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3)重要性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近代中国的尝试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失败。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________和_____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________和共同意志。3.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________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________,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法的类型①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②我国当代的法是________。5.法的特点(1)法是维持________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 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________。(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________的社会规范。制定和________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①制定: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②认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3)法是由________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________①法的政治职能: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②法的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________的作用。③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 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1)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________、民主化水平和________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________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________为依据、以________为准绳,坚持公民在________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________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达到了新的高度。②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互动课堂知识点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情境导思●激活思维]材料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一-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系,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问题](1)结合材料,如何评价我国古代法治发展的历史?(2)近代仁人志士的做法为何归于失败?[链接教材.深度解读]中国法治历史时间 状况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 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鸦片战争后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未获成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内容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法的类型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作用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 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创制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的实施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3.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 具体表现制定和实施主体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是由我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法用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点/拨/提/示/礼法结合,是指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这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最基本的特点。例1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中国国力长期居于东亚、甚至世界前列,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明圈。中国的法律制度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周边国家,以下关于中华法系的描述正确的有A.中华法系以自由民主思想为理论基础B.中华法系是在中国近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C.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分离D.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法系的理解。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A项错误;中华法系是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B项错误;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C项错误;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D项正确。[答案] D知识点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情境导思.激活思维]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问题]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认识。[链接教材●深度解读]1.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图示法治建设的成就例2下列图片展现了我国一段时间的热点事件,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C.法治改革不断深化D.法治建设成就卓著[解析]专题片《法治中国》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体现了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个税法,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政府信息公开,体现了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些热点事件共同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D项正确。A、B、C三项分别从某一方面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与题意不符。[答案] D归纳整合体系构建●把握联系[核心提炼●易错归纳]●核心提炼一种方式:法治代替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一个决定因素:-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一个性质:我国法的性质。两种基本形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三方面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四个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易错归纳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宗法结合。5.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统治者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7.颁布和宣传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8.二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9.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10.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与解析必备知识①一定历史阶段②公共管理③人治④国家治理 ⑤成文⑥主导⑦阶级⑧国家⑨根本利益 ⑩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社会主义法 社会秩序 履行义务 ⑥认可 国家强制力 社会职能 公共事务 国情 社会制度 宪法 科学化 立法质量 行政执法 司法 独立 事实 法律 法律面前 发展权 基本权利 自由互动课堂知识点1[情境导思.激活思维]提示(1)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移植他国法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本国国情。知识点2[情境导思●激活思维]提示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归纳整合[易错归纳]1.提示X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提示X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提示X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4.提示X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5.提示X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6.提示X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7.提示 X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8.提示X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9.提示 X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10.提示X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一期中)“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 树立法治思想。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②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④治国之道,唯在举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河北商丘高一期中)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材料表明( )①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不值得借鉴②中华法系独树一帜,应全盘继承和吸收③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④-国的法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2021.吉林白山高一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②建立了非常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1辽宁高一期中)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中正确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 并为历代所传承②成为世界上独树-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6.( 2021.辽宁高一期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B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C .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生产方式是其决定因素D .社会主义法比资本主义法更能适应经济基础7.(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2020年10月13日,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 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表明( )①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②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和法治建设基本要求③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民主立法④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21 浙江温州高二期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 (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依法治国的理念已得到全面落实、人践行④保障人权的法治体系已经+分完备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2021江苏 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一期中)2021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我国将充分发挥 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把党中央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制化、规范化。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 )①为乡村振兴破难题和开新局聚合力提供法律保障②进-皖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民政治地位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率先实现共同富裕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0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会议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和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确保爱国爱港者治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该决定( )①是保证香港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最有效的途径②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③旨在坚持和完善-国两制制度体系、 深度重塑香港宪制秩序④为中央全面落实对港管治权、促进港人爱港提供了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1.广雅中学高二期中)当选国家主席后,习近平手按宪法郑重宣誓,承诺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宪法宣誓( )①有利于形成宪法至上的社会环境②印证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③彰显了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④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依宪治国的决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1.重庆八中高二 期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下属于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是( )①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1 重庆南开中学高二期中)2021年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根据演艺人员违反从业规范情节轻重及危害程度,分别实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业联合抵制。此办法( )①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普遍约勃②能促进演出行业自我约束,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有利于规范演艺人员从业行为,推动演出行业健康发展④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成为所有人遵守的社会规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4.(2021 新疆疏附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人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违法行为将由国务院依照法定程序严惩③社会主义法反映并决定一定的社会关系④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5.(2021-湖北襄阳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60多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宪法,修改选举法实现城乡居民“同票同权”.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些“老虎”“苍蝇” 被绳之以法。材料二针对电商平台 饱受诟病的假货屡禁不止、山寨货层出不穷、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现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该法明确提高了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罚款数额由此前最高五十万元调至二百万元。(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表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什么作用?16.(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期末)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按照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草案提请2020年4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必然反映着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事立法以婚姻法为开篇,开启了全新的进程。改革开放后,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的制定为标志,我国民事立法速度加快。我国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研究并回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法治手段应对高风险社会带来的侵权威胁等问题。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对完善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答案与解析1.[答案] B[详解]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是执行法律的人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强大,执行法律的人不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衰弱,强调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符合题目中的法治思想,①正确。②:该选项意思是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强调百姓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②。③: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意思是做官执法,都要严守法规,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法大于情,法大于亲,符合题目中的法治思想,③正确。④:该选项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本题选B。2.[答案] D[弹解]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不是法治建设成就的具体体现,①不合题意。②: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错误。③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 ,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答案] B[详解]③④:由题意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可见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我国法治建设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应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不值得借鉴”“应全盘继承和吸收”等观点均错误,排除①②。故本题选B。4.[答案] D[详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④符合题意;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是法治的具体体现,①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法律,②错误。5.[答案] C[详解]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故③排第一位。④: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故④排第二位。①: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故①排第三位。②: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 -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②排第四位。所以,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④→①→②。故本题选C。6.[答案] C[详解]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强调的是社会规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材料未涉及,A不符合题意。B:“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概括了法的产生,材料未涉及, B不符合题意。C: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说明了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生产方式是其决定因素, C符合题意。D: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比较问题,“社会主义法比资本主义法更能够适应经济基础”说法笼统,要具体看适应什么样的经济基础,D排除。故本题选C。7.[答案] D[详解]①④: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法定程序, 上升为国家意志,①④符合题意。②: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和法治建设基本要求,②错误。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人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③错误。故本题选D.8.[答案] A[详解]①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故①②入选。③:该选项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故③不选。④: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9.[答案] B[详解]①④: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为乡村振兴破难题和开新局聚合力提供法律保障,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①④符合题意。②:提高农民政治地位'说法错误,②排除。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农村率先实现共同富裕,③错误。故本题选B.10.[答案] D[详解]①: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最有效的途径,材料并不能反映香港人民群众是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①排除.②: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错误。③④: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国两制方针和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确保爱国爱港者治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旨在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深度重塑香港宪制秩序,为中央全面落实对港管治权、促进港人爱港提供了法律保障,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答案] B[详解]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宪法宣誓,让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受到浸润式教育,有利于形成一个宪法至上的社会环境,①正确。②:材料未体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不符合题意。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③错误。④: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宪法宣誓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依宪治国的决心,④正确。故本题选B。12.[答案] B[详解]①②④: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有: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①②④入选。③: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属于中国古代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13.[答案] B[详解]①: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而材料的《管理办法》不属于法,①排除。②③:根据演艺人员违反从业规范情节轻重及危害程度,分别实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业联合抵制,这说明《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能促进演出行业自我约束,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规范演艺人员从业行为,推动演出行业健康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所有人遵守的社会规范说法均绝对化,④排除。故本题选B。14.[答案] B[详解]①:根据教材知识点,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④正确;②:违法行为将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严惩,②错误;③:社会主义法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决定一定的社会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B。15.[答案] (1)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着由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①我国法律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我国法律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详解] (1) 本题设问要求回答材料-和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修改选举法实现城乡居民同票同权该法明确提高了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罚款数额由此前最高五十万元调至二百万元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着由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 本题设问要求回答上述材料表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什么作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该法明确提高了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说明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法律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我国法律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16.[答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编纂民法典促进了我国法制的完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民法典的编纂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对完善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从材料可以看出,编纂民法典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我国法制的完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等方面,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同步练习.doc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pptx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导学案.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p4 中国法制源远流长.mp4 人民政府为人民.mp4 十二铜表法.mp4 古代奇葩法律.mp4 我国近代法律的发展.mp4 民法典.mp4 民法典时代.mp4 汉漠拉比法典.mp4 法经.mp4 邓伦逃税被罚1.06亿.mp4 防疫.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