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论文怎样成为一名反思型外语教师 许国燕一、引言社会需要好教师,好教师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呼唤反思型教师教育。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反思教学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教师教育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发展”的范式演进。不少学者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提出了反思型教师的概念。反思型教师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超越。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日渐成为改善个人教学实践和提升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教学是一种教师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或过程,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作为评估和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教学是探索和反思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一种手段,它是运用有条理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表现评估,其方法主要有:课堂观察、课程报告、教学日记、协作性日记、调查问卷、行动研究、录音录像课等。二、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外语教师的意义成长是一个过程,反思也是一个过程,而决定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近年来,一场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勃然兴起,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成为当今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努力成为一名积极的反思性教师是广大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现实目标,这使得研究如何成为反思性教师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我国的外语课程教学改革正在进行,教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进以及教师素质和实际职能的培养和提高。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构建和教学技能训练的研究还不能够真正全面、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师的快速成长。在各种外语教师的培训中,理论与实际总是脱节,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然而,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的自我发展,使他们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为外语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奠定基础。第二、成为一名反思性外语教师是我们职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却很少及时地、积极地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这就导致我们不能够很好的评估自己的教学而影响教学质量。然而,反思性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探究教学过程,更加客观地看待教学,批评性地反思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教学的设想、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对教学更丰富的认识和对教学及学习过程更好的理解,同时它也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三、要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应该反思什么1、反思教学理念。教师首要的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把学校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系迫于就业的压力,加之社会不良因素对教师的影响,使很多教师不安心工作。有句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说的是人要“认命”,要安于现状,移植到教师身上,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爱岗敬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固然很多,有教师的先天禀赋、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差异和不同,还有一个切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着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取向,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而一味灌输的教学行为只会让学生思维凝固得不到开发,各项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误导学生的倾向。并且要经常吸收同行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如果教学方向定位得当则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2、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仍然可以找到缺点。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要像放电影一样把课堂回放一遍,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有何改进的方法?再两相比较,总结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反思,逐渐地改进、优化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相同的错误和问题以后不再重犯。3、反思教学言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是学生言行的标杆,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教师要仪表端正,大方稳重,言行得体,处处当好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简洁、准确、生动、形象,让学生一听就明白。相反,有些老师的教学语言啰嗦、冗长,晦涩难懂、重复、习惯语多等,这直接降低了课堂效率。4、反思教育科研。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化的重任,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和知识的重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要更多依赖于优秀科研工作者,依赖于教育依赖于教师。现代教育文明迫切呼唤需要具备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要提高,时代在发展,学校教育不断涌现新问题,这些无不需要教师去研究解决。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直接作用于教学效果上,我们不能拒绝教科研。5、反思教学创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的创新能力一是具有生成性,教学不是单纯的预设,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只有有新意的课堂才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二是求异性,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图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几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严重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养成。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要为教师的创新提供支持,让教师热爱创新、安于创新、乐于创新;二是教师自身除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外,还要有勇气创新。七、结论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应该立足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等。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所面临的新环境,所碰到的新情况,进而去解决新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教学工作。教师要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的发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一些好的、新的教育观念,以便更好地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探究,在探究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2012年12月27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