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胜区道德与法治(七八年级)学历案课题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主备人 二中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1 上课日期 2022学情分析 已知点: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关于法律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法律范畴中公民的权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读本中学习了关于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对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有一点模糊的概念。困惑点:对于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权力和权利的概念区别比较模糊,对国家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和尊重保障人权比较难理解。突破点:通过热点时政分析,理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解读法条,明确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的。对易混易错点的区别,辨别清楚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权力和权利的区别。通过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探究,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方法。本课课程核心素养 树立法治意识初步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观念,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宪法的相关法条,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及工作方式,体会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培养尊重和亲近宪法的情感。2.通过阅读宪法法条,情境探究,理解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表现。3.通过案例探究,知道宪法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明确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难点: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我国宪法是怎样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学习过程 教·学札记【导入新课】(1)时政新闻(事件) 材料一:截至2022年2月20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8471.2万剂次。材料二:争分夺秒!呼和浩特6台核子诺亚方舱历时三天完成 2月15日,呼和浩特市疫情爆发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全国各地抽掉了6台核子诺亚方舱,在施工人员不畏严寒、彻夜奋战下,历经3天完成全部搭建工作,并陆续投入使用。据介绍,进一步提升了核酸检测工作,呼和浩特目检测能力可达到240万人份。思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答:①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通过时政新闻——链接核心观点①宪法的基本原则?②宪法是如何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③宪法的原则?④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⑤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学习过程】主议题(总任务):宪法原则环节一:(子议题一:宪法的基本原则)活动1:情境探究:总书记的基层足迹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坚实足迹印在祖国大地,深切关怀留在百姓心间。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为何总是将人民的所忧、所盼挂在心间?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活动2:宪法法条解读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宪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宪法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思考:1.解读法条,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的? 答:①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④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2.你是否知道,广大人民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答: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议题二: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活动1:情境探究: 材料一:2021年3月,美国国务院发布《2020年国别人权报告》。该报告涉华部分,除了延续往年对华人权一贯指责外,更“别出心裁”,配合最近美国和西方媒体的炒作,给中国戴上一顶在新疆搞“种族灭绝”的大帽子。材料二:思考:1.结合材料一,举例说明我国的人权状况。你认为我国最大的人权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漫画,请你谈谈我国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出了哪些努力?【知识体系】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板书设计】同上【课堂作业】1.[2021·南充改编]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脱贫攻坚的胜利到“乡村振兴”的提出,体现了( ) A.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B.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C.我国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制度D.我国正在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2.【2021·泰安】我国的一些国家机关名称里含有“人民”两个字,如: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这些国家机关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这是因为( )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B.捍卫人民政权是人民的责任 C.人大代表享有当家作主权力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监察法规定,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被调查人留置在特定场所。监察机关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提供医疗服务。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讯问笔录由被讯问人阅看后签名。这表明(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在实践中得到贯彻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随着法治的完善而不断扩展③对留置措施的细化规定有利于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④坚持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下列场景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 )①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超过19亿次,疫苗接种费用全部由医保基金负担 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 ③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2.3万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 ④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清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项强拼搏,疫情防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材料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对校园欺凌的强制报告规定,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校园欺凌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报告。(1)材料一体现的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2)抗击新冠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说明什么是最大的人权?(3)结合课本和材料二,国家如何对待材料一中的宪法原则?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宪法是怎样贯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的?(①国家性质②经济制度③政治制度④公民基本权利⑤国家武装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领导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2.我国人权主体和人权的内容是什么?3.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②执法③监察④司法⑤宣传)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