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资源简介

课 题 综合探究五 课 1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大家好!探索历史,关注社会,让我们一起学习历史与社会。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内外媒体和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热点话题---郑和下西洋,(这件发生在五、六百年以前的中国航海事件竟然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基点。)为什么当今的人们如此关注和重视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段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诗篇。请大家先观看影视片断,注意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片段。 师:一段影视之后,请大家说说刚才你的所见、所闻、所想? 生:……新课教学: 引出材料:“历史迷宫”——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在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考证中得出震惊世人的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无独有偶,英国皇家海军退役指挥官、业余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客座教授暨云南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师:你对感兴趣吗?生:(讨论)……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 。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思考: 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虽然掠夺是暴力和血腥的,但从客观上讲,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在兴起阶段就像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苗,而西方殖民者在海外掠夺的黄金和白银等巨额财富就像阳光、水分和养料。从客观上讲,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出示相关的flash及资料,让学生 “动手做一做”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船只数量200多艘3——17艘船只大小长151.8宽61.6米长24.5宽6米携带的货物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随行人员数量最多时达到27800人最多1000多人综合探究: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超西方。思考:从上述的材料看,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列的泱泱大国。同时,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是一个极度开放进取的社会。三段文字材料:1、“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2、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3、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思考: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以史为鉴:材料:八国联军侵华图片,辛丑条约签订名家评论:引列宁与唐太宗的话。图片:30年代的上海与现在上海的景象比较。改革开放20几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教、文化、技术、军事等全方位的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文明大国。 思考:今天的中国应该怎样去反思历史? 要善于发现不足,善于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个人的成功其实也是为国家发展出力。
作业设计 《社会作业本》 P13-14页 第1课时《历史与社会填充图册》P7 第一题
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五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航海的目的比较:结果影响的比较:
教 学 反 思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