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课 1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勾勒出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历史,揭示了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程,诠释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烈冲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了解,感受屈辱的岁月,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明确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和壮志。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程。
教学难点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出示图片,回顾工业革命的若干成就,说明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使地球变小,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对于工业革命中迅速壮大的资本家,你们最想要的是什么?生:金钱、财富,工业化大工厂能一天到晚隆隆作响,永不停息。师:你们的足迹遍天下,你们渴望得到的是什么?黄金、香料、原料等等,概括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师:你们想去中国吗?中国最吸引你们的地方是什么?生:茶、瓷器、广阔的市场等。引课小结: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中国不可避免地汇入世界工业文明的大潮。而国内的种种因素,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充满屈辱的历程。本课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 把握新课程教材体系,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突出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在向现代化过渡时的大背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一、学生看阅读卡“鸦片的危害”,回答问题:(1)鸦片有什么危害?(2)鸦片、海洛因等毒品至今仍在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对此你有何忠告? 生: 归纳:……师:清朝大臣林则徐等爱国有识之士认识到鸦片的严重危害,于是上书道光皇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思考:你是如何评价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意义的?生:归纳……展示鸦片战争(1840—1842年)形势图。读漫画《英国用武力强迫中国购买鸦片》及材料,说明中英双方为什么对战争名称有不同提法。(英国:通商战争,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战争,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战争;而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一鸦片为借口反动的侵略战争)思考: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用意究竟是什么?(是英国殖民者在全球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殖民主义本质是侵略和掠夺,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导学生观察图6-34和6-35,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和条约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各项内容对中国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引导学生从对中国经济、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的损害、便于英国对东南沿海地区的侵略等方面加以分析,得出结论:丧权辱国,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示甲午战争形势图(1894—1895年)结果: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师:有哪些主要内容与以及影响生: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展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通过对战争的真正用意及《南京条约》各项内容的分析和探讨,对“中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你认为哪一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大”、“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现在哪里”等等问题能理解代到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国家势力范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列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诠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是怎样步步加深的? 对条约影响的分析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从而加深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作业设计 作业本:P——37-421、2、7、13、14
板书设计 屈辱的岁月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背景、结果、影响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影响屈辱的失败,使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 学 反 思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