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2

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课 3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讨论,主要了解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所作的努力。知道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思想和希望以及典型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实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的比较,归纳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提出及“自强求富”的提出背景,以及洋务派运动的分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地主阶级的爱国情感的同时,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教学重点 是洋务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 当资本主义列强用舰炮轰开中国国门时,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思考: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自视为世界中心、自大无知,朝廷腐败无能,国力贫弱,沉浸在昔日辉煌中,列强的军事强大等)讨论“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几层意思?生:略(3层)看书思考p68-70,思考:为什么要“师夷”, 师夷“什么”, 师夷“目的”分别是什么?生:略师:鸦片战争使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提出了“师夷”。有哪些代表人物?生:林则徐和魏源阅读材料,比较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同前人有什么不同?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生:略师:你知道当时的开明分子认为,外国列强有哪些是比我们先进的?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卷二)如果你是地主阶级的开明一员,又会选择哪些来学习呢? 通过“师夷”原因的探讨,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句子的解读,让学生在上课第一时间里知道本课的内容,探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阅读课文,找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生:略思考问题;洋务派是否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洋务运动发挥了什么作用? (洋务又称夷务,泛指包括通商、传教、外交等在内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务。洋务运动则是指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它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告一段落。)思考:洋务运动的重点前后有所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前期以“自强”为主,重在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力图建立一套新的防务体系;后期又在“求富”的口号下,逐渐兴办工矿、轮船、电报、铁路和纺织等民用工业。同时,还举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书籍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主持者对西方国家和西学认识的深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洋务派认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强大,是因为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中国要变强,首先必须致富。请学生举例洋务运动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举措。生1:洋务派把编练新式海陆军、建立新的防务体系,作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点。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始整顿海防、筹设新式海军。其中,北洋水师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它自1875年筹办,至1888年正式成军,一直由李鸿章控制。新式海军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防范和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者。生2:举办新式教育事业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此后,还相继建立各种专门的学校,并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洋务派举办的教育事业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讨论:为什么当时举办新式学校引发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新式教育的特点和遭遇的阻力分别是什么?(两派之间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问题。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培养洋务人才。)思考: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现状,这与洋务派自身局限有什么关系(失败原因)?(洋务派主张西体中用,借以求强求富。他们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因此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成效不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彻底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师: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有什么积极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教育和 通过对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结果及影响的探究,让学生知道这其实是一场地主阶级开明分子自救的一场运动,很有思想,也很有见地,同时也促进学生思考运动失败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科技人才,为后来中国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小结: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失所望,一场新的救国运动正在酝酿中。
作业设计 作业本:P-37-393、4、8、15、16题
板书设计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1、师夷”的原因、 师夷内容, 师夷目的2、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内容、代表人物、结果及影响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在探究这两个问题时,对第一个问题,已经融入课本、融入课堂的学生基本能归纳出其对社会几方面的影响,但对于失败的原因,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和教材局限,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而教师本人的解说也同样因为知识的抽象、时间的限制,难以让学生的认识到位,这是让人遗憾的地方,看来有必要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思考。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