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体验 促进深度学习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注重学习体验 促进深度学习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注重学习体验 促进深度学习
——对“关键问题1”复习策略的思考
一、对关键问题的基本认知
01
二、试题赏析与命题趋势探索
目录标题
目录
三、注重学习体验 促进深度学习
一、对关键问题的基本认知
关键问题1
如何运用地理工具获取信息,描述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其相互关系,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016年牛学文、向佐军主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关键问题11:如何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关键问题12:如何运用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和环境特征
关键问题13:如何分析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关键问题14:如何认识区域自然和人文相互关系
(历史、地理)
关键问题的构成
1.运用地理工具获取信息
2.描述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3.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
4.树立空间观念
涉及课标
1.运用地理工具获取信息
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标)
地理工具:地球仪、地图、图表、指南针等地理学习工具。
2.描述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区域位置)
1-1-2 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自然环境)
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事例。(人文环境)
1-2-4 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区域位置)
1-2-5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自然和人文环境)
涉及课标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标)
3.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
1-2-1 考察本地(县、乡、村或城市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地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1-2-2 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以及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找出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情等方面的特点。
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涉及课标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标)
核心素养层面:落实空间感知——区域认知、关注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指借助各种空间认知工具,对有关区域位置、特征、差异、联系等进行解释、比较、说明,进而形成客观、正确的地理认识。
4.树立空间观念
涉及核心素养
二、试题赏析与命题趋势探索
2018绍兴卷25
25.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图2 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
美国本土
图3 田纳西河流域某地气温与降水量
(1)根据上述地图和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地理
失分情况:
(1)图1信息读取不完整,想当然将“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地形嫁接,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相关链接】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森林密布,物产丰富。独立战争后,移民不断涌入田纳西河流域,他们砍伐森林,开垦耕地,在河谷和山坡上种上玉米、棉花和马铃薯等,有的则开发成牧场。开始时,收获是鼓舞人心的,人们于是更努力地开垦耕作。但是,情况不久就改变了。许多终年清澈的河流,水量减少了,有的消失了。大雨时,很多小河变成了黄色的洪流。土层越来越薄,再加上不注重养护,收成大大减少,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许多人选择了放弃,重新寻找新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越来越不适合农耕,成为美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
森林密布
移民涌入
被迫迁出
物产丰富
(2)为什么历史上田纳西河流域从森林密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不适合农耕的贫困之地?请结合相关链接,用图示来回答这一问题并把它画在下图空框中。(6分)
(3)田纳西河流域的上述变迁给我们区域发展留下什么深刻的警示?
思维导图
solo
失分情况:
(2)一是对于“思维导图”形式的陌生;二是没有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整体,要素不全。
2019绍兴卷23
1793年7月1日,正值夏季。我们从六横岛上岸。岸边小平原上种着水稻,耕作得很精细。附近村庄的房子用木头建造,房顶上用稻草搭盖着,房子四周种的是竹子。——摘编自《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材料一:马戛尔尼使华航行路线示意图和旅途见闻
23.(13分)阅读马戛尔尼使华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D处所临的大洋和所在的大洲。(2分)材料一中“我们”看到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A、B、C中的哪一处?理由是什么?(3分)
材料二:英使团进呈的礼物包括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战舰模型、连珠枪、榴弹炮、钢铁制品等,代表着欧洲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却被清政府视为“奇巧”之物,不受重视。
——改编自《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2)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500年以来推动英国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6分)
(3)中英这段交往历史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有何启示?(2分)
地理
历史
失分情况:
(1)理由论证不严密。
忽略了季风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实质是对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这一知识未能迁移把握。
23.(12分)围绕鉴湖的变迁,某校九(1)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活动,邀你参与。
2020绍兴卷23
东汉鉴湖(东湖和西湖)示意图(《绍兴市志》)
南宋以后山会水系示意图(《吴越文化论丛》)
1011年,会稽、山阴人口共37876户,20-59岁男子共39385人;1201年,会稽、山阴人口共72058户,20-59岁男子共88008人。(摘自《会稽志》)
1119年—1125年,王仲嶷担任会稽太守,围湖造田约130平方公里。宋高宗南渡后,政府承认围湖造田的合法性,并以政府的力量推动,鉴湖周回(围)358里全部填平。(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农业经济史》)
北宋时期(960 年—1127年)与南宋时期(1127年—1276年)比较,鉴湖地区水灾与旱灾分别增加4倍和11倍。(摘编自周魁一《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
【寻根】东汉时期,为抵御频发的水旱灾害,动员民众开筑鉴湖的太守是谁?(2分)
【问因】古代绍兴水旱灾害频发的气候原因是什么?联系上述图文,说明鉴湖建成对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4分)

【明理】综合上述图文,请你总结出鉴湖流域变迁中的一个历史教训,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6分,要求:观点明确、事理结合、逻辑严密)
地理
绍兴乡土
失分情况:
(2)忽略了季风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实质是对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这一知识未能迁移把握。
solo
23.(14分)绍兴与敦煌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两地学生以“时空·文化”为主题联合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他们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2021绍兴卷23
【印象】
(1)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绍兴、敦煌两地的典型风光照,指出影响两地文化发展的自然条件。(4分)
舟从窗前过,橹声入梦来
西出敦煌道,一望万里沙
【溯史】
西汉时期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敦煌成为这条商路上的璀璨明珠。
汉中期以前,绍兴与其他江南地区一样,百姓“无积聚而多贫”。隋唐以后,越州(绍兴)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南宋一代,绍兴更成为与金陵(南京)齐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2)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根据上述资料,从敦煌和绍兴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些重要现象?(4分)
地理
历史
绍兴乡土
失分情况:
(1)学生可以轻易从绍兴景观图中提取“河流众多、河网密布”这样的信息,但对为何是这样的景观其背后的原因缺乏深层次的逻辑理解。
【共鉴】
敦煌、绍兴两地学生联合组织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的主题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设计示意图:
(3)请在①处设计一个了解鲁迅的活动。根据示意图中鲁迅的事迹,在②处回答这些事迹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6分)
道德与法治
思维导图
1.关注时政热点,跟进教学前沿
2.注重学科综合,凸显乡情特色
中考命题趋势
3.考察学生能力,指向素养立意
三、注重学习体验 促进深度学习
关注课堂效率 运用图表策略 培养关键能力
(一)
1.信息提取能力
2.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关键能力
3.综合分析能力
4.逻辑阐释能力
读图能力
选图能力
标题
地图三要素
按要素
按范围
自然要素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等自然要素相关图……
人文要素图:生产、生活要素相关图……
位置要素图:经纬网地图、政区图……
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
……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不同类型地图信息的获取、提炼和运用,尤其是各要素综合的地图。
按表现形式
剖面图
平面图
立体图
示意图
……
利用图片资源——夯实基础
1.
红松资料卡
1.红松喜光性强,耐寒性强,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但不宜过干、过湿的土壤
2.在温寒多雨,湿度较高的气候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长最好。
3.红松属半阳性树种,浅根性,常生于排水良好的150-1500的湿润山坡。
小兴安岭林区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故小兴安岭林区又被称为“红松的故乡”,伊春市是其中典型。结合红松资料卡、选择书本中合适的图片尝试探究小兴安岭能成为红松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
红松生长
适应
创设情境
根据图1、2和资料卡,分析绍兴会稽山区成为香榧主产区的原因。(5分)
情境迁移
的原料
学生范例1:
学生范例2:
利用表格——联系比较
2.
变化:复习用书大量增加表格
①归纳所学,巩固已知,理清逻辑。
②联系比较,总结规律,认知区域。
有助于对知识梳理剖析,发散思维,综合分析,重构知识框架,促进深度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综合分析
3.
学生范例:
有助于随时补充对某个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化繁为简。
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
4.
丰富作业形式 活动练习结合 落实核心素养
(二)
由图可知空间感知和其他核心素养模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作业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能内化一个或多个核心素养,最终达成公民自觉,应是我们力求的目标。
社会实践
公民自觉
空间感知
历史意识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结构图
知行合一——开展项目化学习
1.
(1)贴近乡情
入项:全体师生通过对“诸暨城市形象宣传片”、“古城绍兴的山水与风骨”等视频的观看,确定驱动性问题,规划实施时间。
最终确立驱动性问题为:经过对人文地理“世界典型区域”、“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综合调查方法,尝试自己创编一篇主题为“诸暨”或“绍兴”的教材内容。
巧妙将绍兴与诸暨两者有机融合,充分体现绍兴经典的臭豆腐、酱鸭、梅干菜扣肉、黄酒、水乡、乌篷船的同时详细介绍了诸暨的“枫桥经验”和“五泄名胜”,详略得当。
查阅诸暨博物馆,文字可靠,配图丰富,仿照教科书格式编制,将诸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色娓娓道来。
根据乡土教材“我是绍兴人”改编。
(2)贴近生活
认识艾草及功效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
制作及品尝清明果
不忘过去,奔向未来主题演讲
【赏水乡美景】
(1)绍兴是著名水乡,根据图片说说,水是如何影响这个城市的?(4分)
资料二:绍兴酒选用水质澄澈,富含微量元素的鉴湖活水,酿造出的黄酒口感清冽甘甜,但鉴湖江一度受污染,水质变差,经过水环境整治,鉴湖江水质逐年提升,才恢复酒厂取水。手工酿酒是一门强度很高的体力劳动,累计一天要搅动酿酒缸约250吨重量;将蒸过的饭运到发酵缸中,每人每天推着百余公斤的“送饭车”,路程近10公里。年轻的不愿干,后继酿酒人才十分短缺,队伍严重老化。关于黄酒的发展,人大代表章国强建议:“抓住数字化改革的东风,通过建设 ‘黄酒大脑’,来推动黄酒产业提档升级。”
【解黄酒困境】
资料一:绍兴水乡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黄酒困境提出解方案。(6分)
绍兴学生以“品游绍兴”为主题联合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他们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结合乡情——改编命制试题
2.
【品绍兴风骨】
以下是绍兴学生为“品游绍兴”之行设计的活动示意图:
(3)请在①②处设计一个品绍兴风骨的活动。根据示意图中品游绍兴的活动,在②处回答这一活动对学生发展和绍兴发展分别有何意义?(6分)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