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能力训练 2022版本专题二 做守法的公民问题导学1.法律有哪些作用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4.如何区分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二者有何共同特征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5.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法行为是什么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件理处罚法的行行政违法行为。6.在社会生活中,民法有何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民事活动.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7.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8.刑法有哪些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9.什么是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10.什么是刑罚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1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2.在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被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授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法律援助中心等。(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3.应对违法犯罪,我们青少年怎样做到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迁移运用一、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不说谎 B.不违纪 C.不违法 D.不犯罪2.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的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打架斗殴③小青没有参加献爱心活动 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国内某机场一乘客因航班延误与机场工作人员争吵并打砸候机区物品,导致其他航班乘客不能正常登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该旅客受到治安拘留的处罚,说明其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4.“枪手”一般指的是“替考者”。右侧漫画中,枪手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5.两年前,王某借给邻居1万元钱,多次讨要都未归还,因而发生冲突。王某邻居的行为( )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②对社会有严重危害性③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行为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6.被告姚某因为在淘宝网上销售掺假的某品牌猫粮,违反了双方“用户不得在淘宝平台上销售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商品”的约定,后被法院判令被告姚某赔偿原告淘宝网损失人民币10万元及赔偿原告淘宝网合理支出人民币2万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淘宝网假货横行,只起诉一个姚某有违社会公平B.姚某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C.淘宝网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是没有尊重商家的权益 ,D.姚某没有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不利于社会和谐7.同学们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8.所有违法行为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违反民事法律法规③被侵权者只可通过诉讼维权 ④要承担法律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9.某日,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对李某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B.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D.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10.下列选项中,对右侧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C.刑罚是对违法犯罪分子最严厉的法律制裁D.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11.下列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共同点的是( )①都违反了刑法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都要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某这一行为(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受到了严厉的行政处罚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3.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警告和罚款B.一般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C.主刑和附加刑D.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14.王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85毫克。法律规定: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醉酒驾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对此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①王某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②王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③王某会被治安拘留,并处罚款④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有人针对某地区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开始年龄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不良行为的平均开始年龄 不足10岁 10~13岁 13~14岁 超过14岁总体不良行为种类数量 1种 3种 5种 1种所占比例 10% 30% 50% 10%该调查表明( )①所有未成年人走上违法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②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是13~14岁的青春期③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必然会走上违法道路④未成年人应自觉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①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②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③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18.据有关部门统计,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约占90%,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32%,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约占30%。这启示我们( )①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有不良行为,必定会在未来走向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时纠正不良行为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青少年比较容易被不良行为所诱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一媒体对某省1 400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右图数据。数据说明了( )A.未成年人是社会治安案件的首要怀疑对象B.预防犯罪,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D.一般违法和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是相同的20.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 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 3%。这警示我们( )A.不良风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21.阅读右图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要避免漫画中的结局,我们青少年学生应(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②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意识筑起人生的防线③学会调控不良心理,拒绝不良行为④知道违法、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甲:“哥们儿抽根烟。”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颗药。”乙:“真过瘾!”甲:“哥们儿一起干。”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B.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C.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为犯罪D.受人唆使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23.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 )A.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24.“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自尊自信,学会坚强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D.调控情绪,品味生活25.某校同学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公共场所人们的不良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调查结果告诫人们要( )不良 行为 开车 逆行 行人 闯红灯 围观 起哄 插队 随地 小便 践踏 花草 抢座 其他 无占比 5% 15% 14% 12% 10% 9% 9% 4% 22%①自觉增强法治观念 ②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③增强自身文明意识 ④提高自身科学素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张某被人雇用从事砖窑的烧砖工作。某年春节前,窑主不愿意发已经拖欠了两年的工资。张某非常生气,于是故意在烧砖的土坯里放了很多工业垃圾,导致一窑砖头全部报废,被法院判决赔偿窑主损失6万元。这一案例说明( )①何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②协商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③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④合法权益受不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法律途径有( )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②可以向妇联等社会机构求助③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下列四个案件中,对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认识正确的是( )①邻居在阳台养鸡,既不卫生也影响大家休息——一属于民事违法,给法院打电话②刘某带人将欠钱不还的张某打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案③蒋某在大街上耍猴导致交通阻塞——一属于行政违法,向交管或城管部门举报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用作宣传——一属于民事违法,向公安局起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初中学生小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等人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小平迅速到附近的商店拨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小平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①小平的做法很机智 ②小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小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小平履行了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初中生小赵在家发现邻居家大门敞开,一群人在搬运家具,但是没有见到邻居主人出现,于是小赵悄悄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并记下了搬运卡车的车牌号。后来证实,那是一伙窃贼。警方通过小赵提供的照片、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要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要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④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简答题1.下面是两位同学对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2.生活中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每个人也都有行动的自由。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1)结合法律知识,说说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2)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3.材料一 某校九年级学生王某,因为回头多看了同班同学李某一眼,就遭到李某及其同伴的殴打。殴打造成王某轻微伤害。王某报警后,当地派出所介入调查,对李某的行为进行了警告。材料二 市民蔡某因对当地一家医院的治疗效果不满,用菜刀追砍该医院的医护人员,造成医务人员一死四伤。法院裁定被告人蔡某犯故意杀人罪,考虑其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且有自首情节,法院依法判决蔡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材料一中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该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一部法律?(2)材料二中蔡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该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4.在一次关于一般违法和犯罪关系问题的讨论会上,甲同学说:“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区别,二者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乙同学说:“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一般违法对社会没有危害性,而犯罪则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所以对犯罪要给予制裁。”请你辨析这两个同学的观点。5.中学生李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后因无钱上网玩游戏而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材料中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2)李某走上犯罪的道路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探究题1.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庄附近多次对路过行人进行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行为 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两点建议。2.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拦截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他因此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在日常生活中,应对违法犯罪,我们青少年怎样做到有勇有谋?(2)请你向同龄人推荐几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