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相关图表和实例,说出本区大部分国家是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征,知道该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贫困的原因、摆脱困境的出路,提出促进本区发展的建议。3.结合相关资料及图片,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习俗。【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相关图表和实例,说出本区大部分国家是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征,知道该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贫困的原因、摆脱困境的出路,提出促进本区发展的建议。难点:1.分析该地区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比较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极广,他们那里是黑人的故乡,他们那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正是那里拥有辽阔的土地、炎热的气候,使得当地物产丰富多样,又能够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依靠什么发展经济,他们这样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新课讲授:【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阅读表7-4-2和表7-4-3,结合相关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大家发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进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2.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各小组汇报。3.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4.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补充: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不过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有些国家已经开始转变思路,开始发展本国的经济。【突出的粮食问题】(一)粮食问题出现的原因阅读相关地图、图示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展示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并回答: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与其他大洲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自然增长率高。)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气候是什么?典型特征是?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面积最大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气温高,干湿季非常明显。若有的年份气候异常,干季延长,就会出现严重旱灾。)3.除了以上的的问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致使其粮食短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为维持生存,获取更多土地,当地居民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开垦草原,使得当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从而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不足。形成恶性循环。)4.小组讨论:根据上述讲解的问题,你能不能绘制总结一下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用流程图的方式展示。(二)解决措施1.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你觉得要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呢 活动:学生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全班探讨提出的建议可行不可行。2.把下面若干条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进行排列,并说出你的理由。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D. 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F. 引进人才和技术【独特的文化】1.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2.出示图片,介绍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 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气候景观对人生活习惯的影响。)课堂练习:详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依据上节课学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等自然条件,进一步学习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初始产品为主的经济,分析了造成当地粮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7.4.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二、突出的粮食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三、独特的文化【课后反思】本节课重难点需要放在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以及突出的粮食问题这里,尤其对于第二部分:突出的粮食问题,需要分析总结该地区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对于这种多方面,相互影响的循环问题探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一步一步推理,引导学生回答,并最后讨论绘制思维导图,使得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