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人物赏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木兰诗》人物赏析

资源简介

《木兰诗》人物赏析??
山东省海阳市新元初级中学 李进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千百年来,木兰成了人民美好理想的化身,成了反对封建传统观念的代言人,这委实遮掩了人物形象满溢着的人性的光辉。木兰是一位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女英雄,更是一位充满人性光辉的平凡而动人的女人。
她善良孝顺,深明大义。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无长男,谁去出征?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征。“从此替爷征”,没有豪言壮语,却道出了她的对国家的忠贞和对父亲的关切。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这些都说明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她骁勇刚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极写奔驰如飞的战马上木兰矫健勃发的英姿,与这种雄姿相映衬的背景是壮阔的,有万马奔腾的大军,有陡峭险峻的高山和关塞,有奔腾流淌的黄河水,还有燕山脚下胡人战马萧萧嘶鸣……这些更衬托出人物的万丈豪情。“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简练的笔触描绘战地的夜色:打更的声音随寒风传入营帐,战士的铠甲反射出清冷的月光,月色朦胧、霜色凝重……悲凉雄壮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坚强和勇敢。寥寥数笔,活画出一位女扮男装、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
他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却出色的完成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的凯旋了!
她功成身退,视功名如粪土,豪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一个女孩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功勋卓著,这是一个多么奇伟的女子啊!“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面对高官厚禄,依然辞别回到家乡,写出他品行的高洁。他牵挂的是和平的女子生活、多年未见的亲人。?
她美丽非凡。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诗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是木兰作为一个女子充满妩媚柔婉的一面。一个在家织布的女子,跨上战马告别亲人奔赴远方的战场。“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声响来描绘宿营地的空寂和荒凉,也极其传神地写出一个女子的柔弱情怀:故乡的山水和亲人远去了,黄河的水声和胡人的战马声,牵扯起她思乡的情愫,耳边似乎响起爹娘对她的呼唤声。十多年的战争岁月里,她的心中该涌起过无数次这样的情怀吧。辞官返乡,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诗歌描绘出一幅欢乐祥和的相迎场面,充满农家喜庆色彩。“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畅达的语言洋溢着木兰的激动和喜悦,呼吸着熟悉的温润的空气,抚摸着自己的熟识的家具,喜悦燃烧着她的胸膛,飞红了她的脸庞。当她梳理好美丽的鬓发,贴上漂亮的花黄,一个美丽非凡的女子活脱脱立在我们的眼前,满心喜悦和一丝羞涩装点了她美丽的脸庞。那种纯朴的美丽扑面而来,无需言说。他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一个俊俏的女孩子!这就使得木兰的个性光彩照人,这种光彩穿越千年的尘埃,燃烧了后人的眼睛。
木兰形象的出现,有巨大的历史社会意义。像木兰这样的劳动人民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是史无前例的。在《木兰诗》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是没有用肯定的、赞美的态度创造出来的正面的女性形象,但创造出这样出色的劳动人民的女英雄形象,并当成和男人相同甚至超过男人的英雄人物来歌颂,就我们接触到的资料,还不曾有过。因此,木兰形象的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作品中是第一次显示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男女平等的观念。这在客观上是对男性中心的封建社会的一个抗议。这抗议,即还比较微弱,但它是最先出现的,因而仍然是十分重要,十分可贵的。
当我们在体味绮丽多姿、畅达如水的诗句时,我们要读出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传奇女英雄的木兰,更要领悟出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形象中所洋溢着的人性的光辉,这种光辉来自她忠贞高洁的品格,来自她坚强勇敢的个性,更来自她美丽非凡的动人本性,充满人性光辉的传奇英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