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公平正义的守护课件+教案(共14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公平正义的守护课件+教案(共14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公平正义的守护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 王卫华
■你心目中的公平正义是什么?
追求公正
追求公平正义 人人盼为
守护公正
■你曾遭遇过哪些“不公平”或“非正义”的事?
■你会怎么办?
■从公平正义角度,说说漫画中人物是什么行为?
■上述行为的发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面对上述行为,你如何来维护公平与守护正义?
■除个人努力外,还有哪些途径可阻止上述行为?
“里应外合”
司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作弊、买卖作弊设备、买卖考题等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范畴。
如:“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加大对考试作弊惩处力度。
如:“……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链接(节选)
■司法的生命线是什么?
■我们党维护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是什么?
■你从上面视频中还获取了哪些有效的信息?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法制日报》盘点2017年十大案:聂树斌案
案件回顾:
1995年,河北省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同年被执行死刑。
2005年,河北通缉犯王书金承认是该案主犯,“一案两凶”使案件疑点丛生。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聂树斌案,公正对待当事人。
2015年至2016年6月,复查先后延期四次,不能认定聂树斌作案。
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改判聂树斌无罪。
2017年3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告,该院已对聂树斌家属作出赔偿。
■时隔多年,聂树斌案为什么还要再审?
■聂树斌案再审中司法是怎样维护公平正义的?
■聂树斌蒙冤22年,再审公开宣判无罪说明了什么?
案件评述
这是一次迟来的正义,正义虽然迟到了,但终究没有缺席。回首过去的二十多年,无论如何,聂树斌案都是中国司法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槛,它遮不住,压不下,始终就在那里,以一种冷峻的姿态拷问着司法的公正与法治的精神。
——《法制日报》 2017.12.29
守护公平正义 人人可为
请写下一句话,作为自己践行公平正义的行动宣言。
践行公正
例如:公正在心,一生践行!
又如:无私念,立品行;身影正,自从容!
践行公平正义 人人须为
收获共享
谢 谢!“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
浙江省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 王卫华
课程标准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2.懂得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有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知道个人维护公平正义的和法律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做法。2.面对利益冲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并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认识能力。3.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重难点 个人和法律制度守护公平正义的方法、策略。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活动探究、谈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板块一追求公正 课前热身,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之《公正歌》。教师:一首好听的歌带我们走进今天的法治课堂。大家还知道课前播放的这首歌歌名吗?对话活动(一):你心目中的公平正义是什么? 学生在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谈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期望。 通过简单明了切入,直指主题,并在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对前面知识进行衔接。
价值提炼:“追求公平正义,人人盼为”
版块二守护公正 对话活动(二):个人守护公正问题设置:你曾遭遇过哪些不公平现象或非正义行为?你会怎么办?材料呈现:漫画“里应外合”。问题设置: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说说漫画中人物是什么行为?如果遭遇上述情况,你认为哪些利益会受到侵害?遇到上述行为,你将怎样来维护公平与守护正义?除个人努力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阻止上述行为? 出示相关法律链接。话活动(三):法律守护公正视频播放:《为了公平正义》问题设置:司法的生命线是什么?我们党维护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是什么?你从上面视频中还获取了哪些有效的信息?出示案例:聂树斌案(案件简要回顾)问题设置:聂树斌案为什么要再审?聂树斌案再审中司法是怎样维护公平正义的?聂树斌蒙冤22年,再审公开宣判无罪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遭遇的或者听说到的不公平现象和非正义行为。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对漫画“里应外合”进行分析,提出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非正义行为,并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从中悟出个人如何守护公平正义,引出法律制度维护公平正义。学生观看视频“为了公平正义”及分析重大冤假错案“聂树斌案”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分析司法改革维护公平正义及纠正重大冤假错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认识法律制度如何守护公平正义。 本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追求公平正义是人们的不懈追求,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一些不公平、一些非正义,以此承转过渡到学生遭遇过哪些不公平现象及哪些非正义行为,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考试作弊行为,从个人维护到国家完善法律,让学生明白个人如何维护和守护公平正义,并引到法律维护公正。同时利用视频及案例等有效信息,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法律对公平正义的维护,从而得出个人和法律制度如何守护公平正义,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价值提炼:“守护公平正义,人人可为”
板块三践行公正 活动(四): 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平正义在实际生活中,你打算怎样践行公平正义,请写下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动宣言。并举例进行引导。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学生自己或合作,在书上或纸上写下一句话,并展示自己践行公平正义的行动宣言。 本环节意在升华课题,引导学生从知到行,进一步崇尚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价值提炼:“践行公平正义,人人必为”
共享收获 教师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 师生互动,师生总结课堂收获。 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公平正义的守护 追求——人人盼为守护——人人可为践行——人人必为
PAGE
3板块教学 价值引领
——以《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为例
浙江省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 王卫华
【教学内容】
“礼仪展风采”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上第七课的第二框题,本框侧重点是让学生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做到文明交往。
【课程标准】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懂得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有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知道个人维护公平正义的和法律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做法。
2.面对利益冲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并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认识能力。
3.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
【重点难点】
个人和法律制度守护公平正义的方法、策略。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之《公正歌》,渲染氛围,让学生静听音乐,感受公正。
导入新课
教师:一首好听的歌带我们走进今天的法治课堂。大家还知道课前播放的这首歌的歌名吗?
学生:《公正歌》
教师:是的,就是《公正歌》。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公正这个话题。
●板块一:“追求公正”
教师: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公正一般指的就是公平正义。(板书:公平正义)老师想问问,你心目中的公平正义是什么?
学生:公平正义就是这个社会充满公平,充满正义;公平正义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价值提炼:“追求公平正义 人人盼为”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暗切主题,渲染气氛。通过音、像冲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简单明了切入,直指主题,并在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对前面知识进行衔接。)
●版块二:“守护公正”
过渡:虽然公平正义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和追求,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会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非正义的行为。
教师:你曾经遭遇过哪些“不公平”或“非正义”的事?
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校园欺凌,恃强凌弱;教育资源、入学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违法乱纪现象也有发生。
过渡:大家刚才说了很多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平现象或非正义的事,当我们遭遇到这样的事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选取了一个话题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出示漫画(见右图)。
教师: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说说漫画中人物是什么行为?
学生:考场内学生考试作弊,考场外人物通过信息手段传递信息,协助作弊。这是不公平行为,也是非正义行为。
教师:如果遭遇上述情况,你认为哪些利益会受到侵害?
学生:公平竞争的权利受到侵害,作弊行为都会侵害他人正当利益,破坏公平原则,甚至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
教师:遇到上述行为,你将怎样来维护公平与守护正义?
学生:从不公平角度来看,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学生:从非正义角度来看,个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如向有关部门举报;拨打报警电话;记住舞弊人员的相貌等。
教师:除个人努力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阻止上述行为?
学生:学校加强教育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国家加强立法及完善法律等。
教师:是的,除了个人努力,还有很多途径可以阻止这些行为的发生,尤其是法律。针对上述行为,我国法律进行了修改完善,出台了很多措施(出示法律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作弊、买卖作弊设备、买卖考题、替考等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范畴。如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如“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相关作弊行为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考试资格或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过渡:法律是捍卫公平正义最严厉的武器,司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是怎样来维护公平正义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为了公平正义》)
教师:司法的生命线是什么?
学生:公正。
教师:我们党维护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是什么?
学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教师:你从上面视频中还获取了哪些有效的信息?
学生:加强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员额制改革、司法责任制、刑法诉讼制度,促进公众平正义,一大批冤假错案得以纠正。
过渡:视频最后讲到一大批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重大案件的纠正。这是法制日报盘点的2017年十大案件之一的聂树斌案。(案件回顾)
教师:时隔多年,聂树斌案为什么要再审?
学生:因为聂树斌案出现一案两凶,出现很多疑点;法院经过多次复查,也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聂树斌作案;聂树斌家属多年不懈努力地申诉等。
教师:聂树斌案再审中司法是怎样维护公平正义的?
学生: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教师:聂树斌蒙冤22年,再审公开宣判无罪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社会追求公平正义,还聂树斌一个清白;说明党和国家努力让人民在每一个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说明公平和正义最终会到来。
过渡:(法制日报案件评述)这是一次迟来的正义,正义虽然迟到了,但终究没有缺席。回首过去的二十多年,无论如何,聂树斌案都是中国司法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槛,它遮不住,压不下,始终就在那里,以一种冷峻的姿态拷问着司法的公正与法治的精神。
教师:无论考试作弊还是聂树斌案再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公平和正义都付出自己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守护公平正义,人人可为。
●价值提炼:“守护公平正义 人人可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反面事例的例举及对身边不公平现象和非正义行为的搜寻,强化学生对守护公正公平正义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利用视频及案例等有效信息,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从而得出个人和法律制度如何守护公平正义,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践行公正”
过渡:人们总是渴望公正的阳光普照,但公正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你打算怎样践行公平正义,请写下一句话作为自己践行公正的行动宣言。如:无私念,立品行;身影正,自从容!公正在心,一生践行!
学生:写行动宣言(展示)。
教师:践行公平正义,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必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做到了,公正社会的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
●价值提炼:“践行公平正义,人人须为”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升华课题,引导学生从知到行,进一步崇尚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收获共享: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学习到这,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教师板书总结)
结束语:同学们,追求公平正义,人人盼为;守护公平正义,人人可为;践行公平正义,人人须为。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 携手共进,从点滴做起,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而努力吧!
1995年,河北鹿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同年4月被执行死刑。
2005年,通缉犯王书金承认是该案主犯,“一案两凶”使案件疑点丛生。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聂树斌案。
2015年至2016年6月,复查先后延期四次,不能认定聂树斌作案。
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改判聂树斌无罪。
2017年3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告,该院已对聂树斌家属作出赔偿。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