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仁爱版七下6.2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仁爱版七下6.2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教案

资源简介

6.2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总结认识大洲地形的分析方法。
2.能通过亚洲地形图与河流分布图,分析总结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2.分析总结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1.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2.分析总结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新课讲授: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一)亚洲的地形特征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读图找出亚洲有哪些主要高原和山脉?
读图6-2-1,可以看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且据图根据海拔高度的图例,可知亚洲海拔躲在500米以上。据此,可归纳出“亚洲海拔高”的特征。
2.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死海,读出后两者的海拔高度。
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高度。据此,可归纳出“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的特征。
3.读图,说一说,亚洲哪个部位海拔较高,哪些部位海拔较低?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二)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1.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归纳和描述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海拔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2.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运用描述地形的方法,结合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完成)
【大河众多的放射状水系】
亚洲的河流水系的特征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读图找出亚洲有哪些主要河流?观察其流向和注入海洋。
活动: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消失在内陆—锡尔河、阿姆河;
2.观察所画河流及其流向以及注入海洋。
活动:提问: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怎样的关系?
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3.观察亚洲的平原,它们的分布和形成与河流有联系吗?
亚洲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冲积塑造而成。。
(二)亚洲之最
1.学习了亚洲,你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课件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认识地区的地形和水系,要通过该地区的地形图进行分析,分析地形要分析地形类型以及地势特点;分析水系特征要结合地区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地势起伏大
地形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稍大,因此本节课需要让学生一步步加深难度进行理解。尤其是本节课讲解地形地势对河流分布、流向的影响时,要注意一步步深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